《明诗评选》中的南京城墙意象-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明诗评选》中的南京城墙意象

《明诗评选》是王夫之三部诗歌评选著作(《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之一,共选录明诗1097首,是明代众多诗歌总集和选集中极富特色和价值的作品。王夫之其人,民国刘人熙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船山先生片纸只字,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正是在“统之有宗”的标准之下,《明诗评选》囊括了乐府74首,歌行81首,五言古诗230首,五言律诗257首,七言律诗179首,五言绝句63首,七言绝句213首,博收诗歌,蔚为大观,因此对《明诗评选》的研究极有意义与价值。

长期以来对《明诗评选》的研究集中于王夫之本人及其诗学观念,对于《明诗评选》中的诗歌和意象讨论较少。本文独辟蹊径,选取《明诗评选》中出现的南京城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诗集中意象与选录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沿革。

一、城墙意象概述

在《明诗评选》选入的1097首诗歌当中,提及南京的诗歌众多,这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有很大关系。诗歌中多次提及南京城墙,既包括明代朱元璋修建的明城墙,也包含三国及六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城墙。

笔者通览全书后,统计出明确提到南京城墙的诗歌累计12

首。详见下表:

虽然上述诗歌都涉及南京城墙,但以南京城墙为直接描写对象的仅有两首,即《龙湾城》和《清凉寺云是梁武台城》。其他作品均为借城墙抒怀或起兴,这些诗歌中的南京城墙意象分别呈现如下特色: 1、以点带面

《明诗评选》中,绝大多数诗歌提及的南京城墙并非直接以“南京城墙”或“明城墙”入诗,而是以代表性节点入诗,均是构成南京城墙的重要节点,也是著名的历史遗迹。

石头城,源自三国孙权时期建城时期,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龙湾城是明初城墙,后被朱元璋修建的明城墙所涵盖,在今南京下关。台城建于六朝时期,又称“梁武台城”,后归于明代城墙。白门则是南京市的别称,六朝曾建都于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上述意象的使用均使诗歌苍凉怀古,慷慨悲壮。 2、模糊处理

除上文提到的以南京城墙代表性节点入诗的作品之外,还有几首模糊提及南京城墙,如“秦淮水入丹阳郭,北固城连六代宫”、“门前有层城,层城复高台”、“绮罗逐队沸箜篌,尽在东城南陌头”。虽然提及南京城墙,但均模糊处理,城墙只作为诗歌背景。除标题有迹可循,可知是南京城墙之外,其他不着印迹。

二、城墙意象价值

作为诗歌选集,《明诗评选》中出现的意象数百种,其中经典意象也有几十种。之所以从中选择南京城墙作为着眼点,只要是考虑其特殊性以及潜在意涵。对这一意象的深入剖析,可以获知城墙本体、王夫之其人两方面的信息。 1、文化视阀外的城墙

《明诗评选》作为明代诗歌重要选集,其中囊括了许多与南京有关的诗歌。如咏写报恩寺,诗题为《游报恩寺》、《报恩寺塔》;咏写牛首山,则题为《游牛首春江寓目》。与之相较,南京城墙往往不被直接咏写,而作为起兴或背景。如王冕《送钦上人》,孙?的《往平原别高彬》,均以城墙表惜别之意。 南京城墙为何难以成为独立的文学意象?一是南京城墙沿线较长,诗人往往只能目及一处,难咏全城;二是城墙在明代以城防为主要功能,文化功能次之。即使借用城墙,也往往是石头城古城墙,怀古甚于现实。

由此可见,《明诗评选》中南京城墙虽然多次入诗,真正的南京城墙还是以城防和地标为主要功能。对比今日已经成为南京最靓丽文化名片的城墙,在明末清初,并未真正进入文化视阀。 2、不彻底的反传统

作为选集,《明诗评选》极强地体现了选录者的审美和诗学观念。挖掘南京城墙意象,也可对王夫之其人的诗学观进行一定的补充。试看举例。

《龙湾城》一诗,王夫之评:“远大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