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1-2 下载本文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基础知识-1-2

(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30,分数:30.00)

1.下列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是 A.潮气量 B.肺活量

C.时间肺活量 D.肺泡通气量 E.深呼气量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时间肺活量即用力呼气量,或单位时间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时间肺活量是一种动态指标,不仅反映肺活量容量,而且反映了呼吸道阻力变化,所以是评定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2.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不包括的是 A.肢体缺如 B.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C.急性脊髓灰质炎 D.脊髓损伤 E.骨关节损伤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外伤、感染或其他原因在儿童期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如:臂丛神经损伤、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急性脊髓灰质炎、颅脑损伤、脊髓损伤、骨关节损伤和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等,肢体缺如不同于外伤后截肢,它是患儿在分娩前先天性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 3.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收缩类型是 A.离心性收缩 B.向心性收缩 C.等长收缩 D.等张收缩 E.等速收缩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肌力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离心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性收缩。所以肌力最大的收缩类型是离心性收缩。

4.组织兴奋后处于相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E.等于正常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相对不应期时,新的刺激有可能引起新的兴奋,但使用的刺激强度须大于阈强度。 5.下列微生物哪种不属于原核细胞型 A.真菌 B.细菌 C.放线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6.属大腿内收肌群的是

A.半腱肌 B.半膜肌 C.股薄肌 D.股内侧肌 E.缝匠肌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大腿内收肌群包括耻骨肌、股薄肌、长收肌、短收肌和大收肌。 7.以下关于突触后抑制,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B.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变化 C.突触后膜产生部分去极化变化 D.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 E.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入性抑制两种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变化是突触前抑制的特点。 8.关于脑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12对,第Ⅲ~Ⅻ对脑神经均从脑干发出

B.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属于混合神经性质 C.嗅神经、视神经和位听神经属于感觉神经性质

D.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属于运动神经性质 E.面神经属于感觉神经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脑神经共计12对。嗅神经与大脑相连,视神经与间脑相连,余10对脑神经的核位于脑干内并与脑干相连。12对脑神经可分为3类:一类是感觉神经,如嗅神经、视神经和位听神经,类似脊神经的后根;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类似脊神经的前根;第三类是混合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9.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______,运动可以______乳酸清除 A.加快,加速 B.减慢,加速 C.加快,减慢 D.减慢,减慢 E.不变,加速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乳酸的清除率随着乳酸浓度的升高而相应加快,运动可以加速乳酸清除。 10.用共鸣火花疗法治疗时,电极与治疗部位的距离为 A.1~2mm B.4~6mm C.1~4mm D.2~5mm E.紧贴治疗部位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弱剂量治疗时,电极与治疗部位应紧贴,火花细小或看不到火花,患者有轻度弹击感,故选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