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阅读教学 ,就是
要提倡自主性阅读。阅读教学要突破定势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去 探究与发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学生表现出阅读能力不强,对阅 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现状我 通过反思, 深刻地认识到: 阅读教学必须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建立符合素质 教育要求的阅读新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迫在眉睫。 教师的责任在于引 导学生自主阅读, 不但要读懂课文内容, 还要感悟课文情感。 因此要重视学生在 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凭借教材,通过“自读、自选、 自悟、自创”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 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 事情,只要是喜欢做, 愿意做, 才能够做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 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产生强 烈的欲望。兴趣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由此可见,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有了 阅读兴趣, 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 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 文知识。
1、创设情境,引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每堂课的教学中,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方法有很多, 设 计问题,由课题引发,利用电教手段等。例如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 时,由理解课题的“名扬中外”一词设置问题:为什么说这幅画名扬中外呢?它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激起学生读书兴趣后, 让同学们自己读书围绕问题在课文中 找一找。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借助视频动画感受海底鱼多,问学 生课文中是怎样形容的,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进而引出夸张的句子: 西沙群岛 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 叶圣陶、 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 的一些故事, 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在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 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 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 随机树立典范, 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 当 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 及时进行激励表扬, 这样便 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 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 阅读。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 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
1
...
...
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 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 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要培养学生 的独立阅读能力, 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授 之以渔”,要“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 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 掌握读书方法, 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使学生经过一次 次的阅读实践, 一点一滴地逐渐领悟方法, 并且反复地练习运用, 这样才能慢慢 地形成阅读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方法去阅读,逐步做到:
1、读前提出要求,在略读课的教学中充分应用课前的阅读提示,找出提示 中所指示的要求,可以做一些适当补充,按要求进行读书思考。例如:学习《狮 子和鹿》 一课时出示课题后, 让学生质疑,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 提到:狮子和鹿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等
2、读中相机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或文中 的重点、难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启发等,指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 读懂课文。例如在学习《蜜蜂》一课的时候,有同学提出:蜜蜂究竟靠什么来辨 别方向的?在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后借助参考书给与解释, 并激发学生课余时间去 阅读更多自己感兴趣的昆虫的书籍探索更多的秘密。 可以向学生推荐 《木木的昆 虫日记》。
3、读后归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读完某段或某篇后,应引
导学生回想刚刚经历的学习过程, 小结读书方法。 如引导学生说出一句话、 一段 话是如何读懂的, 段落是怎样划分的, 段意是如何概括的等等, 并鼓励学生把学 到的这些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 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一种阅读方法的 习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逐步熟 练,最终形成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 顺利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 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 持达到阅读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享用。
在小学阶段, 要下大力气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边读边想,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语,借助工具书、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积累好的词汇句子的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收获。
(四)、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条件
1、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独立阅读能力 的培养,离开学生的阅读、思考只是一句空话。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
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学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时间读书、 思考, 读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了的讲出来,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全班 经过讨论还理解不深不透的,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也可以给以必 要的讲解。 平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 再引 入新课的讲读。 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 但确是自己印象深、 受感动的 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 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而且能体 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如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课, 教师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 课文从大树落叶、 蟋蟀叫声、 大雁飞行三个 方面写了秋的声音,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进行阅读欣赏。激发学生走进课文的欲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
...
2、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教
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思维也就活跃起来, 对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思想情感等必然会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学生往往会提出 让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和想法, 教师应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 对学 生那种克服从众心理, 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 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 使提出的问题妥善解决, 使不同意见得以发表, 切不可压制、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讲读《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 谈自己喜爱谁?为什么喜欢?多数学生说喜欢陶罐, 因为它老实、 谦虚; 当我正 在称赞大家时,有位学生突然大声说: “它还善良”。这是我课前没想到的,于是 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继续讲讲课文中哪里体现了陶罐的“善良” 。学生讲出在课 文结尾段写陶罐被文物工作者挖出后, 请求人们快把铁罐挖出的话中体现了陶罐 的“善良”。我对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创新精神大加赞赏。 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中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 气氛异常 活跃。
(五)、要增强群体观念,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 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 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 要充分认识和发挥 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 宽松的、 开放的学 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 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 教师还要善 于利用学生群体, 展开互助学习。 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把它 交给大家, 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 可分组讨论, 让每个学生畅所 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 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 《槐乡的孩子》 体味槐乡的孩子以苦为 乐时,有学生提出, 劳动那么辛苦, 槐乡的孩子怎么感觉到快乐呢?我顺势将问 题抛给学生, 让他们讨论, 并深入小组中启发: 联系我们做值日时感觉累不累? 那值日完看到自己
5 的劳动成果心里又是什么样的?学生们体会到孩子们在辛苦的劳动后唱 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忘记的疲劳,所以说劳动最快乐!劳动最充实!充分发挥 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交流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成果及不足:
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时取得一定成绩, 从学生完成的阅读记录本中可以 看到,在读书时他们多多少少,零零散散有自己的体会。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由于教师的研究经验不足,几乎都在探索着进行课题研究,因此在今后 的课题研究中将向有经验的其他学校老师虚心学习, 不断进取、 不断奋斗, 不断 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课程实施的发展道路。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好的想法很多但是不注意记录,形成的文字材 料比较少,很少将自己的观点转写成文字进行交流,同时自己反思的比较少。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