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下载本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要利用语文的文学性,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人文精神。中职学校在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味,注重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中职学生处于多元化文化环境当中,外来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部分学生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这些东西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使一些学生对本民族认同弱化,甚至边缘化。

语文教学是承担教育学生传承和拓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欣赏汉赋骈文的华美,感叹唐诗宋词的丰韵,感受明清小说的魅力,更通过一个个跃然纸上的人物,闻其声,听其言,见其行,感受民族精神,在耳濡目染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语文教学是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载体。学生在热爱自己文化的同时,也通过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学习其他文化

的优点,放眼世界,激发起责任感,从而担负起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新中华文化的重任。

语文教学还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学生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追寻文章蕴涵的哲理,揣摩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趣,感受其对人生的感悟,这比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感染学生并为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意识。 二、语文教师要提高人文素养

只有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较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而一个自己都没教育好自己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好别人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掌握相当的人文知识,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播撒人文教育的“种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

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现有的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

四、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人文要素,促进人文教育 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主要以理性化、逻辑化的外显形式表达出来,隐藏在其后的则是人类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理想等。学生要把握它们,必须通过学习,以习俗、民族等到心理特征为载体,用心去捕捉、感悟、体验其中的人文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的知识变成活的、有理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时空背景下,带着生命体验的方式,发挥个人的主体性,进行个性化阅读,与作者、文学形象等,同游历,同喜怒哀乐,一起思想体验,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理思考。在讲解《我与地坛》时,笔者并不侧重于情节的梳理,而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随着史铁去体验人生不幸带来的痛苦打击,去思考生死的意义,去超越死亡走向新生,去解读母爱的真谛,和他一起思考和体验母亲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对自己的母亲有更深的理解和关怀。在教学中,笔者总会提示学生在同样的境况下,你会怎样做,然后与文章中的情形相比较,从而感悟伟大之处,懂得将心比心,懂得设身处地,真正做到以“情”为手段,纠正教学目的,不再只是分数的追求,而是真正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