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测绘讲义航空摄影 下载本文

(4)水域、海区航摄时,航线敷设应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要确保所有岛屿覆盖完整,并能构成正常重叠的立体像对。

(5)荒漠、高山、荫蔽地区等和测图控制作业特别困难的地区,或根据用户的设计要求,可以敷设构架航线。构架航线根据测图控制布点设计或用户的具体要求设置。

5.航摄基本参数计算(航摄因子计算)

航摄基本参数计算是《航空摄影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章节中的主要环节。航摄基本参数计算主要内容如下。 1)航摄分区计算

航摄分区主要依据测区的地形地貌情况,以满足上述第4条第(1)款的要求计算。

2)分区高点平均高程和低点平均高程计算

(9—1)

其中:hi高,hi低分别为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高点高程与低点高程;n为分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高 (低)点个数。

3)分区基准面计算

(9—2)

4)相对航高和绝对航高计算

相对航高H相:摄影时飞机相对分区基准面的航高;

绝对航高H绝:摄影时飞机的海拔高度,单位为米(m)。 则

(9—3)

其中:m为摄影比例尺分母.以千为单位;f为摄影仪焦距,以毫米为单位。

5)基线长度和航线间隔计算

(9—4)

其中:bx,dy分别为像片上的摄影基线长度、航线间隔宽度,单位为毫米(mm);Bx、Dy,分别为实地上的摄影基线长度、航线间隔宽度,单位为米(m);Lx、Ly,分别为像幅长度和宽度,单位为毫米(mm);px,py分别为像片航向和旁向标准重叠度;m为摄影比例尺分母(以千 为单位)。

6)分区航线条数、每条航线像片数和分区像片数计算

7)基准面、最高点和最低点航向与旁向重叠度计算

其中:p‘x ,q‘y分别为航摄像片的航向与旁向重叠度(%);Δh为相对于摄影基准面的高差(△h=h基一待计算重叠度的高程),单位为米(m)。

8)相邻航片曝光时间间隔计算

(9-9)

其中:△T为相邻航片曝光时间间隔,单位为秒(s);Bx为实地基线长度,单位为米(m);W为飞机飞行时的地速,单位为米/每秒(m/s)。

6.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的选择

对于航空摄影测量而言,航摄季节和航摄时间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航摄季节应选择本摄区最有利的气象条件,并要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地表植被和其他覆盖物(如:积雪、洪水、沙尘等)对摄影和测量的不良影响,确保航摄像片能够真实、清晰地显现地面细部。 (2)选择航摄时间,既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光照度,又要避免过大的阴影,一般根据摄区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按表9—2选定。

表9-2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

地形类别 平地 丘陵地和一般城镇 山地和大|中等城市 陡峭山区和高层建筑密集的大城市 太阳高度角/() >20 >30 >45 在当地正午前后1小时内 0 阴影倍数/倍 ≤3 ≤2 ≤1 ≤1 7.航摄仪的选择与检定 1)航摄仪的选择

应根据测图方法、仪器设备、比例尺和测图精度等要求综合选择与其匹配的航摄仪。航摄仪的基本性能不应低于表9-3的要求。

表9-3航摄仪基本性能

项 目 像幅/mm 要求 230× 230 焦距/mm 有效使用面积内镜头分辨率 径向畸变差 曝光时间/s 色差校正范围(波长)/mm 85~310 每毫米内不少于25线对 焦距夭于90mm时,不大于0.015 mm; 焦距小于或等于90 mm时,不大于0.02 mm 1/100~1/1 000 400~900 2)航摄仪的检定

航摄仪检定应由具有相应资历的法定检验单位进行。根据每台航摄仪的稳定状况,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检定: - (1)距前次检定时间超过两年; (2)快门曝光次数超过20 000次 (3)经过大修或主要部件更换以后;

(4)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产生剧烈震动以后。 航摄仪检定项目和检定精度应符合表9—4的要求。

表9-4航摄仪检定项目和检定精度 项 目 精度要求/检定主距 框标坐标 框标距离 径向畸变差 最佳对称主点坐标 自准直主点坐标 ±0.005 ±0.005 ±0.003 ±0.003 ±0.005 ±0.005 8.航空胶片的选择与测定

(1)根据摄区的地理位置、摄影季节、地面照度、景物反差和光谱特性等因素,正确选择反差系数、感光度、曝光宽容度和感色性能相适合的航空胶片。

(2)胶片边缘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和裂口。

(3)对所用的航空胶片除了有几何性能的要求外,对航空胶片的感光特性也必须进行测定。测定的主要项目包括:反差系数、感光度、曝光宽容度、灰雾密度、最小密度、最大密度,并绘出其感光特性曲线。若采用数码航摄仪则不需考虑航空胶片的选择与测定 9.航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