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2月月考试题讲解 下载本文

18.“哥伦布大交换”是生态史学的一种观点,是一场东西半球之间生物、人种、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下列有关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黑奴成为欧洲工业革命劳动力来源 B.中国的丝绸瓷器开始传入欧洲大陆 C.美洲的玉米、土豆丰富了世界的物种 D.天主教信仰由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

19.17世纪西方殖民活动中,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20.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反映了( ) 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 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 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

21.从多种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科强调的重要能力之一。如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5

下列四位同学中对此图的信息提取错误的是( ) A.甲: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B.乙:纽约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C.丙: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D.丁:三个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呈下降趋势

22.“塑料”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的物质,它诞生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21世纪初期

23.下图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l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24.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

6

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 C.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向全国辐射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重心在东部地区

25.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26题15分,27题16分,28题19分,总计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三则反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税法内容的材料

材料一 赋税之法,每丁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绢二丈,布则加五分之一;岁役二旬,若不役,由收其庸。

材料二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役悉省。 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知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赋税制度。 (2)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征税标准。

(3)通过以上材料,简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27.(16分)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7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2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分)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4分)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6分)

28.(19分)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6分) (3)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7分)

8

参考答案

1-5:BDBCC 6-10:BBBBB 11-15:DBBCC 16-20:DBCCB 21-25:DBCDB

26.(1)材料一是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材料二是唐朝中期的两税法,材料三是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

(2)材料一,是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材料二与材料三,是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3)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变,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减轻。 27. (1)材料一认为农业和商业是矛盾的,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理由是农业可“使天下各食其力”、商业“游食之民甚众”。 材料二认为农工商皆为本。理由是认为“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2)生产工具:汉代发明播种工具耧车。生产技术:北魏《齐民要术》记载推广绿肥种植和实行轮作,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3)冶炼业: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丝织业:明清时期花楼机能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

28.(1)地区:亚洲。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6分)

(2)变化:欧洲上升;中国下降。(2分)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3分)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2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3分)

(3)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分)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