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胆巴碑》简介及用笔特点
一、《胆巴碑》简介
在赵孟頫众多传世作品中,晚年作品最能代表赵氏书风,其中楷、行为最,楷书中又以《胆巴碑》为最精彩。
《胆巴碑》全名为《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赵孟頫奉敕书于元延祐三年(1316),纸本,有乌丝栏,现藏故宫博物院。该帖通篇一气呵成,点画精纯,无一笔有懈怠之气。通篇基本为楷法,偶间行书写法,且上下血脉相连,自然流便,全是“二王”正脉。该帖因实用需要打有乌丝栏,但并不显字字独立,仍可看出血气相连。其字形开张舒展,点画精到沉着、神完气足、萧散率真。从整篇来看,基本还是承继了“二王”正统的笔法,而在用笔上明显又多了沉着痛快之意。其结体多取法李北海书庄重沉实之意态,醇和典雅,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状态。
其开篇部分基本是纯正的大楷,到篇末,则间杂少量行草,这一方面显示了整个创作从规矩到自由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起到了调节楷书易流于板结平淡的弊端。清人杨岘在评此帖时说:“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
《胆巴碑》书法字体秀美,法度谨严,神采焕发。细观其用笔,可谓意在笔先,笔到法随,起笔收锋,转折顿挫,皆具筋骨——形于其外,温驯典雅;细究其内,铁画银钩。赵孟頫特别重视用笔,“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其用笔虽无大起大落,但颇具变化,以平和之态予以微妙表现,可谓平中见奇。其
结体取法李北海,楷书中带有行书体态,字形扁方,撇捺开张,结构均匀,疏密合度,行笔提按幅度不大,平顺流畅,丰润婉通,于规整庄重中见潇洒超逸,自非早年书法所能比,达到了“精奥神化”之境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此外,《胆巴碑》的用墨基本是均匀的浓淡相宜的墨法。也许是因为刻碑需要,且为正楷书体,所以不宜显现浓淡枯润、肥瘦老嫩之墨色变化。
总之,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是可以彪炳千秋的。他在承继前人遗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晋韵”、“唐法”、“宋意”熔为一炉,开创了“赵体”书风,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图一
图二
二、《胆巴碑》的笔法特点
1.点画特点。《胆巴碑》中点的用笔在法度中具有随意性,其写法也是变化非常丰富的,主要有圆点、侧点、挑点、竖点、曾头点、散水点、下四点等多种。其用笔有方有圆,亦藏亦露,各尽其妙。
①圆点。如图一中“神”字左上点,先顺锋或逆锋起笔,向右下作顿,转笔向左上回锋收笔。
②侧点。写时取其侧势,逆锋起笔,按笔后向右下行笔,渐提渐收,收笔时笔势向左略出锋。《胆巴碑》中侧点用笔比较突出,点画间呼应关系尤为明显。如图一中“言”字上点的写法是笔势顺势挑出与下横画相接应,笔断意连。
③挑点。如图一中“其”字左下点。其写法是,顺锋向左下起笔,折向右下稍顿,然后调锋向右上出锋挑出,与下一笔画遥相呼应,这样整个字势自然就生动灵活、富有生气了。
④竖点。如图一中“宫”字的左点。其用笔是先按竖法起笔,然后折笔下行,稍驻笔,然后向左上提笔回锋。这种点画在“赵体”中使用较广。
⑤曾头点。《胆巴碑》中曾头点基本上采取左挑右撇的写法,相互呼应避就。如图二中“僧”字右上两点。其左点逆锋入笔后往右下顿笔,复转笔往右挑;右点逆锋往左入笔,往右外作顿,转笔往左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