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下载本文

关于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惠阳中山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弊端带来的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导致知识狭窄,高分低能。在应试教育中,教育手段单一,学校成为按一个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它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校牢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只能是一些操作型人才,而不是创造型人才。这不仅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合格公民和新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探索开发、实施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大力推进游学旅行,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不断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培养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时代需要之下,进一步探索开发、实施与新高考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相配套的高中阶段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就成为一项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东省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高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评价和选拔人才,作为学生毕业、升学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社会实践特别是研学旅行,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的项目之一,都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校其他课程有机融合,不但计入学生的毕业学分,而且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因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落实新高考、新教材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理念,立足于本校研学旅行实践,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具体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目的明确、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初步形

成课程主题鲜明、组织管理规范、安全保障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学生广泛参与和家长普遍认可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阶段研学旅行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解决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为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实践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体系。

三、理论依据

1.中央文件精神的新要求。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强调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8年广东省将实施新高考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将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而研学旅行又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社会实践特别是研学旅行,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的项目之一,既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这些无疑都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课堂单一的灌输、说教传统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而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研学旅行实践育人德育模式就能更好的发挥实效,更加有利于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现代德育实践育人理念。

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实践育人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概念界定与主要构想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还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让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

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进一步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为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下一代全面发展、素质提升和人生成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目标

贯彻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对高中研学旅行现状作出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建立目的明确、管理规范、责任清晰、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课程主题鲜明、组织管理规范、安全保障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学生广泛参与和家长普遍认可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阶段研学旅行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阅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育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1)课程设计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②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③实践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④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教学内容、方法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⑤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⑥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2)课程内容

①了解社会状况。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活动线路沿途的交通饮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风土人情等现实状况。

②探究学科问题。挖掘活动线路内蕴的课程资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历史、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

③研学科技应用。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和体验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

④加强文化熏陶。结合研学旅行线路的人文资源,开展文化寻根活动,参观纪念馆、科技馆和博物馆,走访大学名校等。

(3)研学旅行线路

根据以上课程设置原则和内容,与承办公司密切磋商、精心设计出具体的路线方案,参加研学旅行的学生在以下线路中六选一,主要如下:

①国内研学:

a.铭记百年屈辱?见证民族复兴——上海南京研学 b.了不起的中国造——广州珠海研学 c.我到西安做唐人——西安研学

②国际研学:

a.美国东西海岸2周课堂体验研学营 b.澳洲全真课堂插班研学营

c.英国QE女王学院国际研学营 2.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①充分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征询意见、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和通过学生和家长群宣传等方式,告知家长高中研学旅行的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及注意事项,把安全内容纳入到自愿报名协议和活动过程。

②成立组织。建立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同时精心挑选责任心强、有组织协调能力的班主任、教师作为领队,承担学生管理及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活动的事先培训和事后考核工作。

③考查确定活动承办企业。承办我校2019年研学旅行活动的企业是惠州新景界惠之旅国际旅行社和游而学教育。是一家为3-18 岁青少年提供体验式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研学服务机构。拥有完善的研学旅行、夏冬令营等校外教育服务体系,包括“国内外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营地教育”,做孩子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掌舵手,用启发式、体验式并行的教育服务和教学方式,定制寓教于乐的奇妙之旅。惠之旅研学旅行活动中为每名学生购买最高保额20万元的意外险。

④自愿报名。学校向高一学生、高中团学干部公布研学旅行活动详细计划,包括承办企业、活动路线、收费标准、安全保障等,学生自愿报名并且家长签名确认同意子女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承办公司与家长签订协议。

⑤统筹安全问题。校方与承办公司就安全工作进行对接,落实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中要有详细安全保障举措和安全责任日报告制度;校方要审查承办公司活动组织方案中路线、交通及用车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核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意外险购买情况;德育处和班主任对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德育处将活动开展方案上报教育局主管股室备案。

⑥强化过程管理。学校注意监督承办公司落实与家长签订的协议所承诺的

内容,对活动中吃、住、行、购等细节提出明确要求;随行老师和导游全程跟团活动。

3.课程的评价

对学生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涉及学生的研学态度、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文明习惯等;二看学生研学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演出展示等方式呈现。研学活动结束后,组织评比“研学之星”,对学生的征文等研学成果进行评比并颁奖。

4.重难点分析

(1)重点:开发主题特色鲜明的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体系,形成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方法。

(2)难点:根据高中三个不同年级阶段特点分类开发和实施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三)拟解决的问题 在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一研究课题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与评价机制,形成主题特色鲜明的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体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方法以提高高中研学旅行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解决解决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主要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整理资料,并结合本校实践和高中生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对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初步研究;

②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学生实际,对高中研学旅行现状、突出问题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可行性做进一步研究;

③观察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反映和表现,做好正确的引导与服务;

④行为研究法:通过实践,收集高中研学旅行相关典型案例; ⑤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及时总结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和效果。

2.主要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7月—2019年9月)调查高中研学旅行现状和突出问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成立课题小组,进行相关理论培训、材料收集整理和初步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21年7月)理论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高中研学旅行实践,并收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7月—2021年9月)对本课题研究进行全面

总结;邀请相关教研员、教育专家进行评估鉴定;完成结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与推广应用。

七、预期成果

1.总结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撰写相关论文发表和撰写《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报告》。

2.编订《惠阳中山中学高中研学旅行手册》,编辑出版《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教材;

3.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本校高中研学旅行教育教学实践。

4.在开发和实施高中研学旅行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进相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乃至提升学校的品位。

八、研究人员分工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林思忠

副组长:叶昌辉 陈程

研究成员:叶艳民 丁度雄 伍泽文 梁辉 杨杰鳞 王春强 张裕东 吴桂花 2.明确成员分工:

林思忠:负责课题开展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叶昌辉 陈程 王春强:负责撰写报告与课题的组织、协调工作; 叶艳民 丁度雄 伍泽文:负责课题管理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工作; 梁辉 杨杰鳞 张裕东 吴桂花:负责课程实施与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九、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本课题由德育分管副校长主要负责,另由政教主任、教务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等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人员参与。这为课题的研究配备了一定的力量。

我校图书馆已按国际级示范性高中要求购置了图书,其中教育教学科研资料齐全,每年均安排教学科研专题讲座,教师科研基础整体较好。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有一大批教师成长教科研骨干,全校教师正积极努力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争取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设立了科研经费。同时,学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尤其是研究技术的指导,共同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