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答:(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可见,高智商虽非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5、简述个性与创造性的关系。(简答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答: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6、试述创造性的培养。(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方法有:(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 46 -
7、简述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答:(见上)
8、简述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答:(见上)
9、简述如何开设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答:(见上)
10、试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1)环境;(2)智力;(3)个性。
第十一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B )
A、动机 B、态度 C、品德 D、定势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意志成分
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 C )
A、态度 B、动机 C、品德 D、情感
4、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 D ) A、直觉的道德感 B、形象的道德感 C、想像的道德感 D、伦理的道德感
- 47 -
5、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 B ) A、从自律到他律 B、从他律到自律
C、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 D、从道德行为到道德认知 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都处于( B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原则水平 8、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容易发生两极分化,这一阶段是( B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是( A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0、班杜拉“观察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是( C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直接强化
11、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是( B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2、稳定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发生在( D ) 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一品德形成阶段是( C )
A、服从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 48 -
14、由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规则以对其成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德育方法称为( C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二、填空题
1、态度除了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__情感__成分和__行为__成分。而态度的核心成分则是__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__。
2、品德是__道德品质__的简称,是__社会道德__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__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__三个成分。其中,__道德认识__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4、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有三种,即__直觉的__的道德情感,__想像的__的道德情感和__伦理的__的道德情感。由英雄人物形象唤起的情感体验属于____道德情感。由于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是__道德认识__。
5、品德是依据一定的__社会道德行为规范__ 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__心理特征和倾向__。
6、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__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__。__10__岁以前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
7、柯尔伯格主要用__两难__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并提出了三个道德发展水平,即__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和__后习俗水平__,大多数青少年都处于__前习俗水平__水平。
- 49 -
8、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从__他律到自律__的过程。 9、研究表明,__初二__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是在__初中__阶段。
10、态度与品德学习一般经过了三个阶段,即__依从、认同和内化__。个体在思想、情感、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的阶段是__认同__;个体模仿榜样以图与榜样一致的阶段是__认同__;个体将主动接受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阶段是__内化__。
11、“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宜用现代心理学的__观察学习__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班杜拉__。
三、问答题
1、试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试述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