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下载本文

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原理》复习要点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1、统计的三个涵义(具体解释)及其关系。统计的作用。统计工作四阶段划分。

2、统计指标的涵义及其特点。统计指标体系的涵义。

3、正确区分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与指标、标志与指标、变量与变量值、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以及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4、总体的性质。样本及其特点。 5、统计调查的分类: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统计报表的分类、四种专门调查(定义、特点、适用条件、目的等)。什么是重点单位。 6、统计数据搜集方案的具体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调查时间的解释;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的区别;调查表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7、普查规定标准时间的意义

8、什么是统计分组、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分组体系、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能够举例说明。 9、统计分组的原则和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10、统计分组的作用(应用)。

11、频数分布概念、构成要素、种类、频率的性质、变量数列编制的方法,特别是有关组数多少的确定、组距的计算、组限的表示、组中值的计算等问题。频数(或频率)两种累计方法。

1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标志的选择和组限的确定。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 13、简要说明单项数列、组距数列的适用范围。

14、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从内容上看)、种类(简单表、简单分组表、符合分组表)。

15、统计绝对数的概念、分类、作用(应用)。

16、相对数的表现形式、种类(知道每种相对数的定义、计算方法、特点、意义——特别是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参考习题。)。

17、计划完成相对数的大小与计划完成程度的关系(超额完成、正好完成、未完成)。计划完成相对数大于100%是否就完成了计划。 18、时期数(时期指标)、时点数(时点指标)的区别。

19、统计相对数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地,相对数与绝对数应结合应用。 20、什么是集中趋势指标(统计平均数)、集中趋势指标(统计平均数)的分类。

21、集中趋势指标、离中趋势指标的作用。

22、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的区别(给出一个指标能区别是哪一个)。

23、离中趋势指标的种类。对极差、平均差、标准差的优缺点的认识。 2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主要是教材上前两个)。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作用(权衡轻重),什么情况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相等。

25、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加权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判断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低——最常用的方法:首先计算各自数列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然后比较,标准差系数小的平均数代表性高。参考习题。)

26、资料分组时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包括上限公式与下限公式。参考习题。 27、数值平均数的计算和运用原则。

28、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关系。(一般地,正态分布或对称分布时,三者相等;正偏分布即右偏分布或有极大值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负偏分布即左偏分布或有极小值时,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9、时间序列的定义、构成要素。时期序列、时点序列的区别。 30、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

31、时间序列分析指标的分类(主要是:水平分析指标包括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速度分析指标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注意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32、增长量(逐期、累计)、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水平(包括用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定基)、平均发展速度(几何平均法)、平均增长速度、增长1%绝对值的计算。参考相关习题。定基发展速度又称总速度。 34、测定长期趋势的三种方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参考习题)。测定季节变动的目的,如何测定季节变动、季节比率(第一种方法)的计算(参考习题)。各季节比率相加等于什么。 35、指数的概念、种类、作用。

36、指数体系的概念、作用,特别是利用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 37、能正确区分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38、总指数的编制形式(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39、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计算。 40、什么是同度量因素、作用、同度量因素选择的一般原则(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

41、总量指标变动的双因素分析(参考习题)。 考试题型及分值分配: 单选(1分×20=20分) 多选(2分×5=10分) 判断(1分×10=10分) 简答(5分×3=15分)

计算分析题(5小题,共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