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 下载本文

东 方 红, 太 阳 升, 中 国

出 了 个 毛 泽 东 他 为 人 民 谋 幸 福 呼儿 咳 哟

他 是人 民 大 救 星。

逆黄河而上,我们可以听到来自宁夏青海的《花儿与少年》,按传统的说法,男歌手把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唱“花儿”也称“漫少年”,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激昂,唱花儿还有“花儿会”,一般在山林之间举行。

1935年,年仅26岁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走出书斋,只身采访大西北,这是当时报纸上第一次刊登“花儿”

花儿与少年

21=F 青海民歌

4

1

春季 里 (吗这)

2迎春 花 (吗这)

到 了 (这) 迎 春 花 儿 开, 迎 春 花 儿 开。 年 呀 轻 的个 开 放 呀 千 呀 千 里 香, 千 呀 千 里 香。 女 儿 家 的个

女儿 们呀, 踩 呀 踩 青 来 呀, 小 呀 哥 哥! 心上 呀 起 了 波 浪 呀, 小 呀 哥 哥!

小 呀 哥 哥!小呀 哥 哥 呀, 手 拖上 手 儿 小 呀 哥 哥!小呀 哥 哥 呀, 扯 不断 情 丝

来。 长。

著名的河州大令《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含蓄富有诗意,它采用隐喻的手法,含蓄而曲折地表露了相思之情。在这首作品中,衬词的使用,休止符、重复词的位置,以及旋律的起伏跌宕,都深沉地表现出单相思的苦恼和感叹。尽管歌词很含蓄,但曲调却将歌词所遮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去高山望平川

21=E (三起三落令) 青海东部

4稍慢 回汉民歌

(哎)上 去个 高 (呀) 山 (者 哟 噢 呀)

望 (呀 哎) 平 (了) 川 ( 吔), (哎 哟)

望 平 (了)川 (呀), 平 川 里 (哎 ) 有 一

朵 (呀) 牡 丹(呀)

“客家”之称,最初是相对“土著”而言的。自永嘉之乱后的一千多年间,客家经历多次大的迁徙,由于多定居于闭塞的山区,客家方言在中古时期北方汉语的基础上,随着南迁而不断吸取新的因素后巩固下来,既与北方方言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又具有闽、粤语音的特征。

风吹竹叶响叮当

31=C 闽南山歌

4

风 吹 竹 叶 响 叮 当 噢, 旧 年 红 军 凃坊 上 噢, 风 吹 竹 叶 响 叮 当 噢, 自 动 报 名 上前 方 噢,

朱 德 打 得 汀州 破 噢, 打得 敌 人 一 扫 光 噢。 前 方 打 倒 反动 派 噢, 缴了 几 多 机 关 枪 噢。

汉族山歌大都以七字为一句,二句或四句为一段。有的还穿插进某些固定的衬词或增添部分词句,形成不同的变体。内容一表现劳动与爱情生活为主。山歌的节奏、节拍一般都比较舒展自由,歌头歌尾常带有吆喝性的歌调。即兴性强,多为独唱或对唱,也有一领众和的形式。

3 、小调

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在中国,盛产小调的地方南有江苏、浙江,北有东北、华北地区,南方与北方的民歌,毫无疑问有着地域风格的明显差异。民间俗称很多﹐如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小调是晚清才通用的一种统称。平原地区流传的小调。往往都比较上口,易流传,更适合表演。 与山歌和劳动号子相比,小调有较多的艺术加工的成分,有的只流传在一个地区,也有的会传遍全国。小调的旋律一般比较流畅,结构规整,形式多样,富于变化,长短句的形式比较普遍,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来连缀唱词,并用衬词、衬字或衬句扩充音乐结构,加强感情表达。

《绣荷包》的题材,在我国汉族各个地区的小调中非常多见。这种民歌的曲调一般只有两句,歌词有一定的程式,但内容上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增删。山西、云南、陕西、四川等地的《绣荷包》,虽然在唱词内容上大同小异,但在

地方风格上却是鲜明、浓郁的。

绣荷包

21=A 陕北民歌

4

初一 到 十 五, 十五 的 月儿 高, 那 春 风 摆 动 啊 三月里 桃 花 开, 情人 捎书 来, 捎 书 书 带 信 信 剪 子 拿 出 来, 手把那 样儿 裁, 情 哥 你 不 回 来 姑 娘 回 绣 房, 两 眼 泪汪 汪, 我 的 那 情 哥 你

杨呀 杨 柳 梢。 要一个 荷 包 戴。 实实的 不 应 该。 几 时 才 回 来。

绣荷包

41= A (花灯调) 云南民歌

4

小小 荷 包 双丝 双 带 飘, 妹 绣 荷 包嘛

荷包 绣 给 小 哥 带, 妹 绣 荷 包嘛

挂 在 郎 腰, 妹 绣 荷 包嘛 挂 在 郎 腰。 小(是)小情

有 来 由 妹 绣 荷 包嘛 有 来 由。 哥带 荷

哥 等是等等 着, 不 等 情 妹嘛 要等 哪 一 个? 包 街 前 走, 妹 有 心 来嘛 要 哥 求。

不 等 情 妹嘛 要 等 哪 一 个? 妹 有 心 来嘛 要 哥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