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大纲
第八章: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九章:
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与K?a的关系),用Nernst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值).
第十章:
极化现象,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
第十一章:
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
第十二章: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酶催化.
第十三章: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第十四章:
分散系统,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
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考试题目类型
一.名词解释: (每词3分,共4词,计12分)
二.选择填空: (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三.证明与推导: (计8分)
四.计算题:(电化学1题,动力学2题,表面化学1题,共计40分)
重要的名词
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IjQjt??2.迁移数: 离子j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j
IQ3.摩尔电导率: 指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 c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
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Λm?v????v?Λ????(化学计量单元),m,??m,?mm,?m,?(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时所具有的电导. Λm??Vm??1mjz2?j 2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包括化学
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
7.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界面间
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是不可逆的.也称扩散电势. 8.金属-难溶盐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
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
9.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 10.极化: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
11.超电势: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
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I?As12.比表面积: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aS?
m13.界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厚度). 14.表面: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
15.表面张力: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F. l精品文档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
16.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ps?2? R'17.吸附: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18.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19.化学吸附: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20.吸附质: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21.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
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
n??a2dr??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 ASRTda223.表面活性剂: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
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4.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25.速率方程: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
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26.转化速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
27.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反应
1d?1dcj??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r??(恒容)
Vdtvjdt28.反应机理: 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
也称反应历程.
29.基元反应: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30.简单反应: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31.复合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也称复杂反应
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
数)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33.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4.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
正比的一类反应.
36.反应分子数: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
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7.半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t1/2. 38.分数寿期: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时间t?. 分数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时间t?.
若??1??,则ta?t?. 如: 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t3/4=60min,而其四分
之一衰期t1/4=60min
39.初始速率: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40.范特霍夫规则: 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约增加1~3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