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第二章 概念
1. 核磁共振
1.1 定义
核磁共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
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核磁共振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引起的,不同的原子核自旋运动的情况不同,它们可以用核的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量子数与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核磁共振是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现象。通常人们所说的核磁共振指的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分子结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并不是是所有原子核都能产生这种现象,原子核能产生核磁共振现象是因为具有核自旋。原子核自旋产生磁矩,当核磁矩处于静止外磁场中时产生进动核和能级分裂。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自旋核会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这种过程就叫核磁共振[4]。
1.2 应用
1、核磁共振在化学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研究手段,也是常规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用它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定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用它还可以研究各种化学键的性质,研究溶液中的动态平衡,测量液体的粘度,确定各种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其它性质和控制生产流程等。
2、材料科学领域:高功率固体NMR是研究高分子聚合物、玻璃、陶瓷、煤、树脂、新型表面活性剂、压电物质的研究等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应用化学中精细有机合成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涂料的改性、水处理技术添加剂的研制、新型激光材料以及有机反应过程的动态和稳态的研究都必须依靠固体NMR谱仪的配合。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度的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变温条件下,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测定自扩散系数、化学交换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研究,核磁共振显示出在动力学方面的功能。
3、在药学中可以用它分析各种中药和西药的结构
- 6 -
保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药物结构研究领域:核磁共振技术在创新药物研究及药物质量控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定性定量分析药物及杂质,而且能建立复杂的中药指纹图谱。此外,液体NMR还能分析药物的稳定性和药物代谢,测定靶蛋白的溶液空间结构及其动力学,研究靶蛋白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定性定量分析药物及杂质,而且能建立复杂的中药指纹图谱,等等。近年来,国际药典、欧洲药 典及美国药典指定NMR谱学技术作为对药物进行分子结构鉴定和药剂的定量研究主要工具。
4、在石油分析中,用它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5、生命科学领域: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 6、化学工程与技术中,分子模拟是其中一项研究内容,模拟以后,实际
合成的检验必须要有可以推断分子结构的仪器来证明分子模拟的正确性,NMR则可以胜任这一检验工作。
7、在膜的研究中,有关膜的制备及分离或合成物质的结构鉴定、物质结
构环境的变化及跟踪膜催化的反应机理等需要NMR谱仪。精细有机合成,环保中水质稳定剂和水质处理剂的机理、过程研究,合成反应过程的在线监控和原料、最终产品的质量监控都离不开使用NMR谱仪。
8、医学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磁共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体内含有非常丰富的水,不同的组织,水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水的分布信息,就能够绘制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通过识别水分子中氢原子信号的分布来推测水分子在人体内的分布,进而
[4]
探测人体内部结构的技术。
2. 驰豫时间
2.1 定义
在外加射频脉冲RF(B1)的作用下,原子核发生磁共振达到稳定的高能态
后,从外加的B1消失开始,到恢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磁矩状态为止,整个过程叫弛豫过程,也就是恢复的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它是动力学系统的一种特征时间,系统的某种变量由暂态趋于某种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中,弛豫时间表示系统由不稳定定态趋于某稳定定态所需要的时间。在协同学中,弛豫时间可以表征快变量的影响程度,弛豫时间短表明快变量容易消去。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一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一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表面区的质子间的距离偏离体内的晶格数,而晶胞的结构基
- 7 -
保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本不变。t1为自旋一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纵向磁化强度恢复的时间常数T1称为纵向弛豫时间(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2为自旋一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横向磁化强度消失的时间常数T2称为横向弛豫时间(又称自旋-自旋弛豫时间)[5]。
比如弹性形变消失的时间可称为弛豫时间,又比如光电效应从光照射到
射出电子的时间段也称为弛豫时间,政策实施到产生效果也可称为弛豫时间。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准平衡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这里的\缓慢\是热力学意义上的缓慢,即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弛豫时间远小于过程进行所用的时间,就可认为足够缓慢。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受到外界瞬时扰动后,经一定时间必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态,系统所经历的这一段时间即驰豫时间。以τ表示。实际上弛豫时间就是系统调整自己随环境变化所需的时间。利用弛豫时间可把准静态过程中其状态变化“足够缓慢”这一条件解释得更清楚。只要系统状态变化经历的时间Δt与弛豫时间τ间始终满足,则这样的过程即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弛豫时间与系统的大小有关,大系统达到平衡态所需时间长,故弛豫时间长。弛豫时间也与达到平衡的种类(力学的、热学的还是化学的平衡)有关。一般说来,纯粹力学平衡条件破坏所需弛豫时间要短于纯粹热学平衡或化学平衡破坏所需弛豫时间。例如气体中压强趋于处处相等靠分子间频繁碰撞交换动量。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碰撞一般较频繁(标准状况下1个空气分子平衡碰撞频率为6.6×109次/秒),加之在压强不均等时总伴随有气体的流动,故τ一般很小,对于体积不大的系统其τ约为10-3s,量级甚至更小。例如转速n=150转/分的四冲程内燃机的整个压缩冲程的时间不足0.2s,与10-3s相比大2个数量级,可认为这一过程足够缓慢,因而可近似地将它看做准静态过程。但是在混合气体中由于扩散而使浓度均匀化需要分子作大距离的位移,其弛豫时间可延长至几分钟甚至更大。
2.2 应用
1、 医学
磁共振加权(WI)成像,T1WI主要反映组织纵向弛豫的差别。我们还是
以甲、乙两种组织为例,假设这两种组织质子密度相同,但甲组织的纵向弛豫比乙组织快(即甲组织的T1值短于乙组织)。进入主磁场后由于质子密度一样,甲乙两种组织产生的纵向磁化矢量大小相同,90°脉冲后产生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大小也相同,我们先不去理会这种横向磁化矢量,也不马上检测MR信号。射
- 8 -
保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频脉冲关闭后,甲乙两种组织将发生纵向弛豫,由于甲组织的纵向弛豫比乙组织快,过一定时间以后,甲组织已经恢复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将大于乙组织。由于接收线圈不能检测到这种纵向磁化矢量的差别,必须使用第二个90°脉冲。第二个90°脉冲后,甲、乙两组织的宏观纵向磁化矢量将发生偏转,产生宏观横向磁化矢量,因为这时甲组织的纵向磁化矢量大于乙组织,其产生的横向磁化矢量将大于乙组织,这时马上检测MR信号,甲组织产生的MR信号将高于乙组织,这样就实现了T1WI。在T1WI上,组织的T1值越小,其MR信号强度越大。
2、 工业
核磁测井主要通过研究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弛豫过程了解岩石的储集特
性。因此,弛豫时间是核磁测井研究的主要参数[5]。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