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文名句的赏析方法
作者:张仕平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3期
优美的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是对于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从古诗词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精湛的语言艺术中汲取营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成为了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抓住“诗眼”,理解大意
诗有“诗眼”之说。读诗要注意“诗眼”,即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词或句子,正确理解它所蕴含的情思。一要巧解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如李白《独坐敬亭山》和《月下独酌》,诗题中都点出了地点、事件和人物情感,特别是“独”字,把孤独的感觉、特点、意境显得很足。巧解诗歌题目,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愫。二要妙悟关键词。诗词中的关键词往往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如陶渊明《饮酒》中,只有从“心远”二字切入,才能明白陶翁结庐“人境”却能达到悠然、飘然、超然的心灵境界,体会诗中自由、潇洒的纯真韵味,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适之趣。三要推敲句意。读诗要通过语言中介,去领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生活和情思,咀嚼其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四句从字面意思看,似乎在说诗人想拥有船桨渡过洞庭湖,实际上诗人委婉表达了自己希望张丞相举荐,效命国家的心愿。 二、教学生用联系法赏析诗词
“联系”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感和寄托的情志。
1.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等。常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人。”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再现,而这个再现,离不开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如: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牧的怀才不遇;王安石的立志改革等。
2.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谓“时势造英雄”,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如:唐代的“安史之乱”;晚唐的迷信佛教;宋代的改革风波等历史背景。
3.联系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要知道,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惯用的手法,而这正是从他的无数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抓住风格手法这个“纲”,那么作品这个“目”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会清晰可见。如: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气息;李白的浪漫与夸张;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苏辛”的豪放、豁达;杜牧的讽喻;后主的感伤等。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几十个诗人、词人,特别是对一些名家了如指掌,熟悉他们的风格和常用的手法,这是非常必要的。
三、了解常见的古诗词表现手法
1.托物寓意。比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虽是叙事,却全以写景出之,把抒情的主人公形象放在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画面中。“客”、“行”二字,已将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淡淡漂泊情愁,暗暗流露在字里行间。李煜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景物说话,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凄清、寂寞、孤苦的心境和无法排遣、难以言状的故国离愁。
2.用典。典故一般为大家所熟知,可以大大拓展诗的容量,深化诗意。例如刘禹锡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反似烂柯人”,运用向秀《思旧赋》和王质《述异记》典故。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易水悲歌”的典故。用典本是一种优点,但对于不熟悉典故的读者来说,可能成了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加提示,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典故,至少不要从字面上去误解。
3.对偶。对偶是古诗词中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对偶主要能使诗歌的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它也是做诗的一种基本功,古人小时从对对子开始学作诗。它常常是诗的中心所在,成为诗眼或警句、名言,要让学生特别关注。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按照题材分类,揣摩诗歌主旨
按所表现的题材,古诗可分写景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羁旅诗等。题材不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不同。赏析写景抒情诗时首先要品味意象,分析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文化含义),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让静态诗意转化为动态图景;其次要概括意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情境氛围,准确体味意境的特点及情调。再次要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特点,分析诗人或主人公思想感情。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通过黑云、白雨、卷地风、水等景物,描绘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睛之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雨中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李白《望天门山》、杜牧《江南春绝句》同样描绘田园山水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山如画的赞美。
赏析送别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如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直言“不及”,通过比较对照,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②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深厚的友情。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作者问天问月,由月亮形状之圆引发亲人之团圆,再由物的圆迁移人的不团圆,情感由恼月到望月共享,最后归结到意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③打破常规,着意写离别祝福。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殷殷劝酒,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蕴涵着巨大的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并积极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学中,既要传承传统的“诵读”法,又要不断探索实践各种有效的途径,使中学生通过优美的古诗词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真善美的古诗词的浸润下,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成为有“底气”的人,随着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