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方向论文选题 下载本文

【参考文献】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罗庆东编著《刑事立案标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 《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第二卷 第

一期 宋英辉 吴宏耀《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P112 - 114. 吴宏耀《我国刑事诉讼立案之考量》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1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提示要点】

一、理论界关于立案程序存废之争

二、我国立法对刑事立案程序的价值定位 三、国外的相关规定

四、当前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立案难与立案随意并存 立案的法律规定与刑事政策中对破案要求存在不和谐 立案前的侦查行为于法无据 立案前的受案是一项多余的程序 立案监督的弱化

五、刑事立案程序改革与完善措施

建立案件登记制度 有限制的允许开展任意性侦查等等

【参考文献】

左卫民 《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刘根菊 《刑事立案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参考论文】

张大群 《试拟刑事立案程序的一种方案》 载《政法论坛》 1996年第二期 高宏雷 《刑事立案程序批判及其改革》 河套大学学报 2005年3月 第二卷 第

一期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

《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刑事立案监督再思考

【提示要点】

立案监督立法上的问题和思考

立案监督的对象过于狭窄、包含的监督内容片面、手段不够完善、范围无明确规定。 司法实践中的难点

立案监督措施不力、立案监督案件线索渠道不畅、对立案监督的范围认识不一、对立案监督程序认识不一 。

刑事立案监督的改革与完善

如:赋予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完善立案监督范围、树立正确执法观念、明确规定不接受立案监督的法律责任和检察机关对立案监督案件一定的处置权、建立与各部门的联系制度建立、建全立案监督案件的报备案制度、建立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奖惩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光中主编 《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5月第一版

2. 王建明、张相军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第一期法律应用研究。

【参考论文】

顾军民 《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思考》 载于《中国检察官》 2006年6月

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P135-145,中国检察出版社

成序 《法制视野中的刑事案件立案程序——以公安机关为视角的考证》 载于

《政法学刊》 2006年3月

【论文题目】

试析诱惑侦查

【提示要点】

何谓诱惑侦查。诱惑侦查与侦查陷阱之关系。

诱惑侦查主体要求。可主要介绍或阐述相关国家关于诱惑侦查主体规定及要求。 诱惑侦查条件要求。同2 诱惑侦查程序要求。

我国是否有诱惑侦查之规定。你认为应如何构建我国的诱惑侦查制度?(或者你

认为在我国有理由不建立诱惑侦查制度)。这部分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对诱惑侦查制度的认识程序及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

1. 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论文】 李 哲:《诱惑侦查的条件及其正当性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8卷 万 毅:《诱捕侦查措施的经济分析》 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吴宏耀:论我国诱饵侦查制度的立法构建 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二期

杨宇冠:《美国法上的警察圈套理论述评》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正义网(可实名搜索) 法制网(可实名搜索)

【论文题目】

论暂缓起诉与我国刑事诉讼

【提示要点】

论述暂缓起诉的目的。我国刑诉法没有关于暂缓起诉的规定,不意味着无须对暂缓

起诉展开研究,因为研究结果可能对完善我国起诉制度大有裨益。

暂缓起诉的含义及产生背景及发展。

也可称暂缓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应当起诉的犯罪案件,在一定期限内不作处理,

期满后在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制度。 暂缓起诉制度产生于日本明治初期,产生的动因是解决犯罪率逐年上升心脏监狱羁

押犯人不断增多问题。 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及与不起诉之区别。 暂缓起诉制度移植我国的法理基础

该制度在我国应如何构建。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宋英辉执行主编《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版

2.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 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4. 张建伟:《刑事司法:多元价值与制度配置》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年版

5. 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参考论文】

孔庆余:《羁束与裁量:论暂缓起诉》 载于《检察论丛》第9卷

【论文题目】

论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

【提示要点】

1.现行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不起诉,是指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选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决定。

法定不起诉争议不大,有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或犯罪事实非嫌疑人所为等情形应作为法定不起诉理由。

酌定不起诉效力和适用条件有争议

存疑不起诉应理解为“可以”还是“应当”,是否必须退回补充侦查再“可以”或“应当”做出存疑不起诉决定?

2.不起诉制度的理论价值与意义

3.不起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针对提出问题,依据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改革设想。这一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本人对不起诉制度的认识深度。 【参与书目】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1月版 陈卫东主编:《程序正义之路》第二卷 法律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宋英辉 吴宏耀著:《刑事审前程序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参考论文】

万 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 张朝霞:《德国不起诉制度》 载《政法论坛》2004第四卷

【论文题目】

试析辩诉交易

【提示要点】

辩诉交易定义。对此,国外学者有不尽相同的概括方式,国内学者也见仁见智。可

自行分析评价。

辩诉交易发展产生及及存废之争

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且在美国广泛应用,但并非众口一词,亦存在争议。 辩诉交易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意义

观点不同。部分学者推崇辩诉交易制度,极力主张移植;同样有不少学者认为不易

轻谈移植。至少某些已移植该制度的国家也没有完全克隆该项制度而是考虑文

化背景等的差异,只设计量刑方面的交易,而不允许检察官与被告人就定罪问

题进行交易。

作者本人对辩诉交易及是否移植的看法。

【参考书目】

1. 陈光中主编:《辩诉交易在中国》 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年版

2. 万毅:《程序如何正义》 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3. 卞建林:《刑事起诉制度理论与实践》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年版 4. 樊崇义主编:《现代公诉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阮丹生:《辩诉交易与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 载《检察论丛》第十卷 张建伟:《辩诉交易及其历史》 载《诉讼法论丛》第九卷

【论文题目】

沉默权制度初探

【提示要点】

沉默权制度及其产生背景和发展。

不同国家对沉默权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国家对沉默权的认识也不可能始终不变。关于沉默权本身,有代表性的观点:广义沉默权及狭义沉默权。 沉默权产生于英国。17世纪李尔本案对该制度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 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刑事诉讼立法直接规定沉默权。 沉默权制度具体内容

我国刑事诉讼应否引入沉默权制度

作者的观点。表明是否同意引进沉默权制度,并阐述理由。

【参考书目】

1. 易延友:《沉默的自由》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 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3. 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论文】

金泽则:《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研究》 载《诉讼法论丛》第四卷

万永海等:《我国不宜确立沉默权制度》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吴永高:《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李 凯:《沉默权制度应当确立》 载《诉讼法论丛》第六卷

【论文题目】

律师在侦查阶段诉讼地位、权利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要点提示】

修订后刑诉法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开始介入诉讼的意义及其缺憾。 修订后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

起”可以聘请律师。这意味着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犯罪嫌疑

人各种权利的保护。

由于刑诉法及相关法律(如《律师法》)无具体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不明晰、权利范围亦相对狭窄。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是否具有辩护人法律地位? 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可否突破现行刑诉法规定? 侦查机关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应承担的义务。

【参考书目】

1. 熊秋红:《刑事辩护论》 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2. 甄贞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3. 万 毅:《程序如何正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 5.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第

1版

【参考论文】

蒋丽华:《侦查程序中律师帮助权若干问题研究》 载《政法论坛》2003第5期

【论文题目】

根除刑讯逼供

【提示要点】

1.刑讯逼供及其成因。

什么是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形成原因是什么-执法人员的观念、本身素质、业务水平;取证手段的缺乏;考核标准体系的不合理等。

2.刑讯逼供之危害

通过杜培武案或佘祥林案分析,论证刑讯逼供之危害。 3.杜绝刑讯逼供的方法

从制度完善入手杜绝刑讯逼供:

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律师在场制; 建立讯问同步录音、录像制; 立法要求警察出庭作证等

【参考书目】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