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1、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必须有一个特定的主体或中心。
2、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比如:光照、温度、水分、O2、 CO2、食物和其他生物等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起直接作用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 即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4、生境(habitat):是不同于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又称栖息地,是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综合体,即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因此,相对于一般环境而言,生境对生物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5、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6、生态因子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5类,气候因子( 温度、水分、光照、风、气压和雷电等)、土壤因子(结构、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土壤生物等)、地形因子(陆地、海洋、海拔、
山脉的走向与坡度等)、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人为因子(由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及对环境的污染作用)
②按有无生命特征分:生物因子(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和非生物因子(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③按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气候等因子)
④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分:稳定因子指地心引力、地磁、太阳辐射常数等长年恒定的因子,它们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变动因子(周期性变动:春夏秋冬、潮夕涨落等,主要影响生物分布;非周期性变动:风、降水、捕食等,主要影响生物的数量)
7、生态因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8、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个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生物种类和生态因子。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 。
9、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比如:冬季食物缺少成为限制鹿群增长的因子。三个主要点:
①生态因子处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 ②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 ③在最大状态之上,生理现象又停止。
10、生态幅或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下限和耐受上限)之间的范围。
第二章 能量环境
1、能量环境是由光和温度组成的。
2、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3、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4、动物的光周期现象:
许多动物的行为对日照长短也表现出周期性。鸟、兽、鱼、昆虫等的繁殖以及鸟的迁徙活动都受日照长短的影响。如延长光照时间可提高母鸡产蛋量。 日照长度对哺乳动物生殖:
长日照兽类:某些野生哺乳动物特别是高纬度地区的种类都是随着春天日照长度的逐渐增加而开始生殖。如雪貂、野兔等。
短日照兽类:有些哺乳动物总是随着秋天短日照的来到而进入生殖期。如绵羊、鹿等。
另外,昆虫滞育、动物换毛换羽都受光周期的调控。 5、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低温的适应 ①植物
形态适应:表现在芽及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芽具有鳞片,器官的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植株矮小,常呈匍匐、垫状或莲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