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指南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绪论

一、植物保护的概念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二、植物保护的对象

植物保护的对象就是人类的目标植物。早期狭义的植物保护主要是保护栽培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特种经济作物和储藏期的农产品。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形成了广义的植物保护概念,即保护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包括栽培植物和特定的植被。

三、植物保护的目的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植物的生物灾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

有害生物(pests)是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植物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包括危害植物并能造成显著经济损失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以及其他鸟、兽等。有些生物虽然危害植物,但并不造成经济损失的,植物保护学上称其为次要有害生物或潜在的有害生物。农业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通常会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将同一地区仅偶尔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偶发性有害生物;将经常造成经济危害的称为常发性有害生物;而将那些虽然是偶发性的,但一旦发生,就造成严重灾害的,称为爆发性有害生物。 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爆发危害,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五、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植物保护学主要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防治措施和策略。

第二章 植物病害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是植物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生长发育受到干扰或破坏而表现的异常状态。植物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植物保护学上,将植物、致病因子和环境的互作关系成为“病害三角”关系。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植物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成为症状(symptom)。其中植物内部显示的异常状态成为内部症状,植物外表显示的

异常状态成为外部症状。植物病害的外部症状又可细分为病状和病征。病状是指植物自身表现出来的外部异常状态,常见的病状类型有:变色(discolor)、坏死(necrosis)、腐烂(rot)、萎蔫(wilt)和畸形(malformation)等。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明形成的特殊构造,常见的病征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和脓状物等。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植物病害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林木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牧草病害等。

根据植物患病部位可以分为根部病害、茎秆病害、叶部病害、果实病害等。

根据植物病害的症状可以分为花叶病、叶斑病、叶枯病、腐烂病、萎蔫病、畸形病等。 根据病原物类型可以分为真菌病、细菌病、菌原体病、病毒病、线虫病等。 根据病原物传播途径可以分为气传病害、水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虫传病害等。 根据植病性质又可以将植物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un-infectious disease)是由非生物因素的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故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故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是一些具有致病性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致病性(pathogenicity)是指某种生物能够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它与寄生性不同,寄生性(parasitism)是指某种生物从其他活体生物中获取营养的能力。有些病毒只寄生不致病,而另一些土壤微生物不寄生,却可以利用分泌物进行体外致病。

一、真菌 二、原核生物 三、病毒 四、线虫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三节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二、病害循环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柯赫法则

二、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三、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第三章 植物虫害

第一节 昆虫的形态结构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

二、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头式 触角 眼 口器 胸节 胸 足 翅 内脏器官 头 腹 分为上口式【蝗虫】、前口式【虎甲】、后口式【蝉】 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有时也有听觉功能 分为单眼和复眼 分为咀嚼式口器【蝗虫】和吸收式口器(又分为刺吸式【蚱蝉】、虹吸式【鳞翅目】、舐吸式【双翅目蝇】、锉吸式【蓟马】 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胸足一般由六节组成,分别是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前跗节、跗节 行走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携粉足、抱握足、攀援足 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体壁 功能:保持昆虫固定的体型、内陷供肌肉着生、保护内脏器官外骨骼 免受机械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过分蒸发和外来生物的有害入侵等 感觉器使昆虫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 官 三、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主要器官 功能 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马氏管 从血液中吸收各种新陈代谢排出的含氮废物,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 气管 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除 背血管 属开放式循环系统,即血液不是封闭在血管内,而是充满在整个体腔中,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