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分析、评价与操作化研究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评估等活动的核心。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而难以得到普遍认同的抽象概念,对其衡量与评价往往使用质量标准或质量指标转换代替。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已发展出各类质量标准,其中,“五个度”是具有我国特色的质量评价标准,审核评估、各类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均采用“五个度”标准框架。本文参照国内外研究,对“五个度”质量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其在实际中的使用进行操作化研究。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标准是客观事物所具有何种意义的一种参照物,也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权威文献后发现,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可以分为微观质量标准和宏观质量标准,前者直接描述出应达到的水平,后者给出质量评价对象或角度。

微观质量标准包括学生和学校两部分。学生方面,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理解和个人发展不断提高。瑞典学者胡森(Torsten Husé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更多指向学生各方面成就[1]。具体而言,增加学生受社会和学术共同体认可的知识,技能涵盖各种实用技术及写作、讲话、信息、批判、分析、综合、

想象、理解、适应、学习、领导、创造、设计、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态度包括自信、恒心、同情、责任心等。[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与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在知识理解方面需要做到全面了解事实、掌握背后理论、评价及预见发展方向,还有做到善,即尊重、谦恭、宽容等道德要求,一般能力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培养。[4] 学校方面,《高等教育:理论与研究手册》指出对于“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文理学院、免试大学及社区学院,质量的内涵是不同的”[5]。大学声望、获得资助、全体学生的成果及学生天赋的发展与增值越出色越好。[6]澳大利亚2015年高等教育标准框架明确指出,学生学习环境应具备多样性、幸福感和安全性等方面内容。[7]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实质等效标准[8]。 宏观质量标准有助于通过有针对性的评判获得高等教育质量的概括认识。主要的质量标准有:(1)顶尖水平。(2)达到标准。(3)符合目的。(4)实现目标。(5)满足需要,不同利益相关者关注投入、过程、产出的不同方面[9]。(6)适合教育教学、学科及人才成长等教育内部规律。(7)适合社会经济等教育外部环境发展及要求。(8)具有卓越、效能、多样化、可靠性、人文性及先进性[10]。(9)笔者总结的高等教育三元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来自教育系统内部对师资教学水平、课堂质量、学习成就、满意度等的评价;劳动力市场质量,来自雇主对雇员各方面表现和素质的评价;社会家庭质量,来自社会对教

育的直接评价及对其社会成员或家庭成员责任与表现的评价。(10)美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量化评价标准有,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校园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11]

综上,依据不同质量标准得出的评价结论亦不同,使用单一标准得出的结论和排名无法取得广泛的信服。评价质量可从外部实用性角度,也可采用与智力、专业知识、创造潜力有关的内部视角,即可根据宏观标准,也可使用微观标准。采用微观质量标准结果详尽但不利于整体性、全局性把握;采纳宏观标准抽象性强、站位高却不易于操作及得出确切结论。需要一种类似于莫顿“中观理论”式的中观质量标准,有机结合多种视角才能对高等教育质量做出由内而外、从微观到宏观的完整评估,偏向任何一极均有可能出现失误。

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五个度”的由来与分析 2011年,教育部“9号文件”[12]首次正式描述,“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2013年12月,教育部有关文件[13]规定对参加并通过首轮评估的589所高校开展审核评估,评估重点为“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