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解析】选C。氧分压为0和6时,根细胞分别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所以所需的酶不同,A项正确;A~B段,植物吸收K+的速率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升高,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图中B点以后,随氧分压的增大,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所以通过中耕松土已不能促进K+的吸收,C项错误;氧分压为8时,植物吸收K+的速率已经达到了最大值,随氧分压的增大吸收速率不变,AB曲线将延伸为M2,D项正确。 5.(2015·武汉一模)将200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500 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进行不同的呼吸方式时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 。
(2)8 h时细胞ATP合成的场所是 ,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 (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3)在a、b两曲线相交时,b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为a曲线的 倍。
(4)密闭容器内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 h时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在8 h时。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a曲线在4小时之内二氧化碳释放速率不变,4小时之后,随时间推移,二氧化碳释放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0,因此a曲线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b曲线表示无氧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释放速率。
(2)8 h时,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0,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合成ATP,第二阶段不能合成ATP,此时合成ATP的能量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3)a、b曲线相交的点,表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相等,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3∶1。
(4)CO2的总释放速率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之和,由题图可知,密闭容器内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 h时大于8 h时。
答案:(1)有氧呼吸 (2)细胞质基质 不能 (3)3 (4)大于
6.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下图回答:
(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 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
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
(3)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 (填“一样多”或“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场所是 。
(4)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O2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 。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 点的对应浓度,
更有利于蔬菜的贮存,试说明理由: 。
【解析】(1)题图曲线QR区段,由于O2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的CO2减少。
(2)从P点开始,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与CO2释放总量重合,说明从此时开始植物不再进行无氧呼吸;由横轴、纵轴、CO2生成量共同围成的面积代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总量,由横轴、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代表有氧呼吸生成的CO2量,因此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代表无氧呼吸生成的CO2量。
(3)氧浓度为C时:BC段代表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AB段代表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AB=BC说明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4)题图O2吸收量也代表有氧呼吸生成的CO2量,CO2生成量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总量,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CO2生成量与O2吸收量之差。
(5)运输新鲜蔬菜时,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是为了降低氧浓度,降低有氧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由题图知,氧浓度为R点对应的浓度时总呼吸速率最慢。
答案:(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P 氧气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 (3)一样多 细胞质基质
(4)如图虚线所示(注意:①曲线表现下降趋势②曲线经过Q、B以及P对应的横坐标三点)
(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R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最少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