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2016.06汇总 下载本文

《植物病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避病性 答案 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的机会减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少的现象。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为“时间避病”,后者称为“空间避病”。 并发症 病害季节流行曲线 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称为并发症。 在一个生长季中如果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随病害流行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该曲线被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曲线的起点在横坐标且的位置为病害始发期,斜线反映了流行速率,曲线最高点表明流行程度。 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病害循环 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病害严重度 表示植株或器官患病的轻重程度(例如病斑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亦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各级的代表值或百分率表示。 病因 病原生物 病征 初次侵染 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病原物在发病部位表现出的结构特征。 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类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单主寄生 指有的真菌在同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它的整个生活史的现象。 毒素 是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干扰植物正常生理功能,对植物有毒害的非酶类化合物。 多循环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病害三角 1

的潜育期短。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发病率 非小种专化抗病性 是发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叶片、根、茎、果实、种子等)占调查植株总数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无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共栖 两种生物双方丛然共存于同一环境中,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的益、害关系。 共生 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基因对基因学说 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 假菌丝 有些酵母菌芽殖产生的芽孢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形似菌丝,称为假菌丝。 经济阈值 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允许的经济损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损失预测结果可用以确定发病数量是否已经接近或达到经济阈值。 菌落 是指真菌的菌丝段或孢子或细菌在基物上(中)从一点上放射状长出来的菌丝体或细菌的群落,通常在固体基物表面形成一个圆形的群体。 菌索 是一些高等真菌的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形似高等植物的根,所以也称作根状菌索。既可以吸收营养也可抵抗不良的环境。 抗病性 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类病毒 两游现象 农业防治 侵染植物并具有复制能力的低分子RNA,一般为单链环状,有246-399 个核苷酸,无蛋白质外壳。 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的游动孢子经游动休止后,再次萌发释放游动孢子继续游动的现象称为两游现象。 在全面分析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2

潜育期 侵染性病害 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的开始出现称为潜育期。 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 生活史 生理小种 是指真菌的有性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病原物“种”下的一个分类术语通常指病原物不同菌株间在一组鉴别品种上的致病力有专化性分化的类群,它们在形态、生化性状上都无明显差异。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抗病性,通过改变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 锁状联合 无性繁殖 是指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的一种钩状分枝的结构。 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 植物病害 植物检疫 转主寄生 准性生殖 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 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这两种寄主植物均称为转主寄主。 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子囊 子囊菌有性生殖产生在子囊果内的一种囊状结构,其内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大多呈圆筒形或棍棒形,少数为卵形或近球形,有的子囊有柄。一个典型的子囊通常含有8个子囊孢子。 二、单项选择题 题干 (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 B. 病毒 C. 线虫 D. 细菌 A. 病毒 B. 寄生性种子植物 C. 真菌 D. 细菌 3

选项 答案 D ( )病害在田间的主要传播介体是刺吸式口器昆虫。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