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期末资料 下载本文

By shanshan

第四章

1、 什么是总体分布和样本分布?两者有什么联系?

总体分布是指总体中所以个体就某一变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样本分布是指样本中所有个体就某一变量的取值所形成的分布。

联系: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或者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大时,样本分布会接近总体分布。如果样本容量很小,样本分布就有可能与总体分布相差很大,抽样估计的结果就会有误差。

2、 什么是抽样分布?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抽样分布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它由样本统计量的所以可能取值和与之相对应的概率组成。

影响因素:总体分布、样本容量、抽样方法、抽样组织形式、估计量的构造(直接估计量和间接估计量)。

3、 什么是抽样实际误差、抽样标准误和抽样极限误差,试举例说明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

系?

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有三种,抽样实际误差、抽样标准误和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实际误差:是指抽样估计值与总体指标值之间的离差,是随机变量。

抽样标准误:是指抽样分布的标准差。是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核心指标,可以反映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样本统计量代表性的高低。

抽样极限误差:是以样本估计总体所允许的最大误差范围,是在一次抽样估计时抽样估计量所允许取的最高值或最低值与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取决于抽样变准误差和概率保证程度两个因素。

联系:抽样标准误与实际标准差的关系:若各个估计值的实际误差越大,则抽样标准误也越大,若各个估计值的实际标准误越小,则抽样标准误也越小。

抽样极限误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抽样标准误,二是抽样估计概率保证程度,即置信水平。抽样极限误差是抽样标准误和抽样概率的乘积。

4、 什么是抽样分布的标准差?

即抽样标准误或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是抽样分布方差的平方根。

第七章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与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与函数关系区别是:1)函数关系是现象之间存在的确定性数量依存关系,而相关关系是费确定性的;2)相关关系是相关分析的研究对象,函数关系是相关分析的工具。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和联系? 1、相关分析:广义上讲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现象之间数量上的不确定性依存关系进行的统计分析。 2、回归分析:是指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以便对因变量进行估计或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3、区别:1)在相关分析中不必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在回归分析中要事先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而且只能从自变量去推测因变量,不能从因变量去推测自变量。 2)相关关系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数量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能确切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数量具体形式,它可根据回归模型从已知量估计和预测未知量。

3)相关关系所涉及的变量一般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作为研究时

6

By shanshan

给定的非随机变量。

4、联系:1)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和前提,2)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

3、相关关系的种类、取值、

1)按相关关系涉及的因素多少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按表现形式分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对于一元相关就是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3)对于单相关,按照现象数量变化的方向不同,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4)按照相关程度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无相关。

第八章

1、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异同?(一般了解)

定义: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是指不同时间上发展水平的平均数。 共性是都费用现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都是平均数。 1)一般平均数把同质总体某一数量标志在某一时间上的水平抽象化,从静态上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而序时平均数把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差异抽象化,动态上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

2)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得到的,序时平均数是根据时间数列来计算的。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重点)

时期数量是同类的时期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数列,数列中的各期指标值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达到的总量。

而时点数量是时点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统计数量,反映的是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或某一瞬间所达到的水平。例如年末人口数量、男性人口数量等。 时期数列的特点:1)数列中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可以累加

2)指标值的大小和时期的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时期越长,数值越大。 3)指标值一般通过连续登记获得。

时点数列的特点:1)数量中的不同时点上的数值不能累加 2)数值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3)一般通过不连续登记取得。

4、环比增长量和定基增长量有什么关系?(选择判断)

1)环比增长量也称逐期增长量,是两个相邻时期发展水平之差

2)定基增长量也称累计增长量,是反映报告期发展水平比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的增长量。 3)环比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量

4)两相邻的定基增长量之差是相应的环比增长量

5、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选择判断)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前一期发展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发展水平÷某一固定时期发展水平

某时期内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是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6、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发和累积分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本思路。个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填空)

定义: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的平均程度。

7

By shanshan

水平法: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一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则到n期后达到的理论水平等于其实际水平an

累积法:从最初水平a0出发,每期按一定的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后,达到各期实际水平之和。

应用:若要考虑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以水平法计算;若要考虑全期实际累计总俩个,一般用水平法计算。

8、 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重点) 移动平均法、数学建模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均法、 目的在于从序列过程归纳总结出现象变动的基本走势。

9、 时间数列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制原则。

定义:同一指标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动态数列) 构成要素:

1) 现象所属时间(t)时间单位可以为年、季、月、日等;2)现象的指标数值(a) 基本原则:时间一致。总体范围和经济内容一致、计算方法一致,即保证可比性。

第九章

1、什么是统计指数?有哪些性质?(作用了解一下便可)

广义上统计指数是指一切用以表明所研究事物发展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狭义上是指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某一方面数量综合变化方向和程度的相对数。具有综合性、平均性、相对性、代表性的性质。

2、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有何不同特点?两只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特点:

综合指数:通过两个具有经济意义并紧密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求得的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 平均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先对比后综合 联系: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指数公式存在变形关系。

区别:出发点不同,综合指数是从复杂现象总体总量出发,是固定同度量因素,以观察指数化因素的变动情况。平均指数从独立的个体事物出发,对个体数量的变化比率进行加权平均,以观察总体数量的平均变化。

3、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它与指数化因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选择同度量因素?试举例说明。

定义:计算综合指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所决定的总量指标(尤其是夹指总量指标),其中一个因素(或指标)就是指数化因素。其他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数转化为能直接相加的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与指数因素的关系:

指数化因素和同度量因素的区分是相对的,实际上他们互为同度量因素。例如:在决定商品销售则的因素中,商品价格以销售量为同度量因素,商品销售量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 如何选择:

在编制综合指数是,同度量因素的时间或空间必须加以固定,即分子和分母总量指标中的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反映指数化因素的变化情况。

4、为什么说同度量因素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有什么区别? (一般)

8

By shanshan

5、什么是统计指数体系?它有哪些构建基本原则?有什么作用?

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内在本质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基本原则:

1) 统计指数体系中的各个指数之间必须保持等式关系,以便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进行因

素分析。一般的,相对数之间是乘除关系,绝对数之间是加减关系。

2) 在利用统计指数体系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必须分清各个因素的性质,即科学区分数量指标

和质量指标,以便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编制各相关的指数。

3) 为了保持与统计指数一般编制原则的一致性,在一个统计指数体系中,质量指标指数采用

派氏形式,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拉式形式。

作用:

1) 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对复杂的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化,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方面进行因素分析,

说明现象总变动方向和影响程度。

2) 利用统计指数体系中各个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已知的统计指数去推算未知的指数。

计算题 第九章

1、某商场三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皮 鞋 手 套 布 料 计量单位 双 双 米 价格(元) 基期 180 20 48 报告期 210 18 53 销售量 基期 300 400 280 报告期 400 380 350 要求:①分别计算各种商品和销售量的个体指数; ②计算三种商品价格总指数; ③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 ④计算三种商品销售额总指数;

⑤阐述以上三个指数的具体经济意义,试分析价格和销售量两因素 对销售额的影响。

9

By shanshan

2、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 车间 甲 乙 丙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基期 200 180 400 报告期 240 200 500 工人数 基期 40 50 150 报告期 50 60 200 要求: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简要分析劳动生产率和工人数的变动对总产值变动的影响

2、解列表计算如下: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车间 甲 乙 丙 合计 工人数 f0 40 50 150 — f1 50 60 200 — 基期 报告期 假定期 Q0 200 180 400 — 1Q1 240 200 500 — f1f0?Q0f0 8000 9000 60000 77000 Q1f1 12000 12000 100000 124000 Q0f1 10000 10800 80000 100800 ?Q总产值指数:?Q0124000?161.04w000

?Q1f1??Q0f0?47000(万元)

?Q工人人数指数:?Q0f1f010?0100800?130.91w000?Q0f1??Q0f0?23800(万元)

?Q劳动生产率指数:?Qf1f1?124000?123.020800?Qf??Q1101f?23800(万元)

指数体系:161.04%=130.91%×123.02% 47000万元=23800万元+23200万元

5、四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指数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棉 布 白 糖 服 装 手 表 计量单位 米 千克 套 块 基期销售额 (万元) 800 432 736 850 报告期销售额 (万元) 910 486 1030 988 个体物价指数 (%) 93 105 135 96 要求:①计算四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 ②计算四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 ③计算四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