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重点2018.6 下载本文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剩余价值率(mˊ)=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可以公式C:V来表示。 资本积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转化资本,叫资本积累。 相对过剩人口 即失业人口。

领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以下三部分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劳动力商

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效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为一切社会所共有。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会迫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的本质:

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由两方面原因决定:

(1)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2)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以便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竞争力。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积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资本积累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简单应用: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主要表现于: (1) (2)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已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26

(3) (4)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生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它还具有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都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节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识记:货币资本。

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着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所采取的第三种职能形式,即在出卖阶段采取的形式。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周转时间。

周转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从周转的时间和周转的次数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固定资本。

(多选)固定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工具、厂房、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对称。

的劳动力;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通过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同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式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的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综合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相互关系: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生产条件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使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因此,超额剩余

27

单个资本。

单个资本又称个别资本,指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是社会总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各个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 社会总产品。

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单选)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多选)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即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单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另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商业资本

(单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它是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它所执行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 商业利润就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

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

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货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银行资本。

银行所掌握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总和。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借入资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资本用作借贷资本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主义企业并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又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 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地租。

(多选)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资本家所占有,另一部分即超额利润,以地租形式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单选)资本主义地租有两种基本形态,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领会: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多选)产业资本依次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流通时间:指产业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 生产资本的构成。

(单选)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多选)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生产资本、流动资本、可变资本。

28

(多选)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资本属于不变资本、固定资本、生产资本。

社会总产品及其分类。

(单选)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区分为两大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多选)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构成部分,即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比例关系

1.制造生产资料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部类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2. 制造生产资料部类和制造消费资料部类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最根本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爆发,即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单选)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资本家销售商品的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就能赚钱盈利,低于生产成本就要赔钱亏本。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单选)商业资本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不仅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简答)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的分工,商品的销售成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的独立业务,

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兼任。第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商人必须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去购买产业资本家的商品,然后通过商品的销售,收回投资并取得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的形成。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它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借贷资本的本质。

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货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不能由职能资本家独占,而必须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就是指存在着利息的情况下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的总称,它在数量上就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利息就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的来源,归根到底是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

(多选)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资本家所占有,另一部分即超额利润,以地租形式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简单应用:资本循环与价值增殖。

概念: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资本的循环。

内容:包含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的循环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

29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即如何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形式收回,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另一方面是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即货币形式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并不是人口的绝对过剩。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①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单选)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单选)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

(多选)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

①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 ②职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股票价格。

股票价格=股息/存款利息率

综合应用: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快,年剩余价值量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越高。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数量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 平均利润的形成与本质。

(单选)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结果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单选)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商业利润的来源

(单选)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单选)由于商业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生产价格就等于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识记:君主立宪制。

是以君主为国家的世袭元首、其所掌握的国家最高权力受国家宪法所制约的政权组织形式。分为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民主共和制。

是由选举所产生的政权机构和国家元首掌握权力,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共和制分为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两种类型。 半总统共和制和委员会制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并为实现其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它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纲领,其主要政治目的是执掌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