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重点2018.6 下载本文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识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

(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单选)

(2)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单选)

(3)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单选) 领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单选)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特质基础。

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单选)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即不存在公有制的多种形式,更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且社会各经济单位不具有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差别所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别。

(单选)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单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有的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

(单选)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

(单选)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 (单选)恩格斯指出:“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多选)共产主义社会中人胶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多方面: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人们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为普遍现象。

(单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简单应用: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单选)马克思十分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单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单选)马克思甚至还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简答)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了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b) c) d) e)

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 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 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单选)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依据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总结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前瞻性的展望,科

41

学的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人民展视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他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共产主义社会高度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并且个人消费品相应的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中将直接依据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将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比例的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对整个经济实行计划调节和管理。 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完全超越的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

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 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多选)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

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

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识记: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多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和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

(多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领会: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1)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

(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 (3)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4)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简单应用: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特点

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同历史上以往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和更替具有重大的差别

以往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和更替,不是通过旧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调整和成熟中实现的,而是由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实现的。伴随着这种过渡和更替,必然是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乃至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来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和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两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而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

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

42

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长期发展过程,以便实现工业化与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多选) 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1.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必然要在实践中经历长期的探索过程; 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社会历史的长期性,决定了想共产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3.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经历更长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才能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4.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综合应用: 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单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单选)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单选)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必将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选)以往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和更迭,是由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实现的。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多选)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领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全体社会成员的文体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简单应用: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综合应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第一、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社会制度,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树立,可以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

43

柱和思想动力。

第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1.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必然要在实践中经历长期的探索过程; 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社会历史的长期性,决定了想共产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3.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经历更长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才能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

4.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们现阶段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应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并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3、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