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
摘要: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遇到发展瓶颈,如何摆脱困境,重获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研究古代书院在办学定位、特色、经费来源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使现代民办高校获得启发,少走弯路。
关键词:书院;民办高校 中国自古以来有民间办学的传统,我国办民间高等教育的历史绵延数千年。其中兴起于隋唐五代时期,兴盛于宋、元、明、清的书院是我国古代民办高等教育的最巅峰形式。对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的对比研究将对现代民办高校走出困境有很大的启示。
一、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的比较
(一)古代书院与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定位的不同
1.古代书院始终把办学定位于“培养人才”。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讲学修身以待上之选择者”,希望用教育来消融圣徒的利禄之心,培养“传斯道而济斯民”的人才,但是他们并不反对书院生徒应举出世,只是要求其在研习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内化为良好的道德修养,然后应举博取功名,为国家作贡献。一方面,书院接受不同阶层地域,甚至是地位低下、经济困难的贫困子弟,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努力考取功名,改变命运;另一方面,有不同观点的学术大家通过建立书院,传授自己的观点来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书院的办学定位始终是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2.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定位模糊是其自身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现代民办高校是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为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与强烈求学愿望间的矛盾,开始允许民间办学。创办初期可以说大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式学校,虽然也关注培训某一方面人才,但它更关注扩张以赚取更多的学费,因此,它的发展更缺少稳定性,更盲目。
1999年,大量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转变为民办高校,并将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民办高校要想保住现有发展成果。就必须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接受教育部的教学评估,按照公立高校的路子办学。至此,走上了与公办高校比肩的规范化发展之路,但其自身发展定位也越发不清晰。加之大学适龄人口减少,高校招生出现了困难,民办高校招生首先受到冲击,本就依靠学费收入度日的民办高校突然倍感压力。
(二)书院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比较
1.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古代书院办学门户开放,实行讲会制度;学习方法是自学与指导相结合,要求学生注重自行研究;师生感情深厚,关系融洽。古代书院不仅接纳各阶层求学者,而且书院盛行“讲会”制度。“讲会”即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争鸣讨论。这大大促进了书院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书院人才培养。
书院的学习活动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为主,即使教师给予讲解,也是提纲挈领,对重点部门进行分析以解决学生的疑惑。把学生产生的疑惑和教师有针对性的解答结合起来,经过日夜相伴共同学习探讨,书院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教师对学生关怀备至,充满爱心,尽最大努力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常年追随教师左右,不但学习知识还学习做人。有些学生在教师去世后,自建书院,广招门徒,传承、研究、发展教师的学说。
这些特色培养出了基础扎实、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大批人才,从而对中国古
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代民办高校缺少办学特色。民办高校在扩大规模、追求规范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它曾经有的学费低廉、短期技能集中培训的特色,转变为与公办高校培养模式和性质相似的大量接受公办高校落榜生的三表院校。在仿效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很快失去了原有特色。
而在现有条件下,新的特色也很难形成。民办高校教师大多数是从外校请来的教师、在读硕士生或退休教师,师资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讲完课就走,缺少与学生共处的时间,师生间很难产生深厚的情意,难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及认同。由于实验设施设备不足,缺少可供学生实践的场所,教师教学往往以灌输式的讲授为主,缺少师生间的讨论,忽视实践教学,教学与实践内容脱节,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缺少探索精神,不适应社会需要,结果是既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又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三)书院与民办高校在经费来源的比较
1.古代书院经费来源稳定。中国古代是一个宗族社会,有血缘联系的名门望族,设置学田,请来名师,设立书院,通过各种办法资助本族子弟接受教育,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古代统治者鼎力支持书院的发展,通过给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赞助,如赐学田、经书或院额,或兼而有之,使书院的数量、规模、组织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书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为规范的民办高校,其经费来源也较为稳定。
2.现代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不足。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区分的主要依据是办学经费来源不同。公办高校经费主要是财政拨款,民办高校经费则主要是来自民间个人投入。因此,其财力、师资等无法与公办高校相竞争。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曾对39所民办高校进行调研,全靠自身经费办学的占80%,得到政府资助的占20%,且资助额度极为有限。说明我国民办高校往往是用收取的学费来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先天存在不足。
二、书院教育对现代民办高校办学的启示 (一)要保持办学特色
古代书院之所以避免了被官学兼并的命运,重要原因就是它坚持了自己的特色。当今民办教育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很难生存下去。民办教育发展至今,更应思考如何发挥自己自主性、独立性强,受约束少的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以增强自身吸引力,应该保持自身传统,设置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和课程,把培养适应新兴产业、新兴职业以及具有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
透视民办高校发展状况,感觉就是抛开了自身办学传统,没有从民办教育的实际出发,没有处理好公办与民办的差异化特色,对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缺乏正确认识。
(二)要积极争取来自各方的经费支持。
民办高校要想办好学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非常重要。教育作为公益事业,民办高校不仅要有私人资金注入,而且也应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援助和政府扶持。
办高校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具有准公益性质的事业,单靠私人投入难以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容易形成靠收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可以仿效古代书院把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作为学校重要的工作,从招生到学生就业,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的培养。古代书院之所以经费来源渠道多,不仅
仅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支持教育,学生对书院有强烈认同感,在博取功名之后,以各种方式回报书院,也很重要。现代民办高校也应汲取此经验,意在长远,通过培养学生认同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助。此外,民办高校应在办出特色,弥补公办教育不足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教育投入。
(三)要有明确的办学目的和定位 民办高校应学习古代书院,举办的教育能弥补官学的不足,有差异,有特色,以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认可。现代民办高校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目的和定位,不应一味跟在公办高校后面仿效,追求规范和被认可,失去了原有特色,使办学缺乏内涵;应该定位在填补公办高校发展的缺失,以补缺为突破口获得发展。“民办高校可以获利,但不能以追求营利为办学目的”。鉴于民间资金有限,民办高校应以投资少见效快的以名师名家兼职任教的短期培训式办学为宜,而不应该是与公办高校同学制、同专业,甚至是超出公办高校办学模式的定位。其定位既要从民间办学的实际出发,又要考虑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情,坚持自身特色,立足培养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以社会认可为出路,而不是以国家承认学历为突破口。研究开设满足社会急需、学制短、见效快、收费低的新专业,通过解决家长要求孩子掌握一技之长的愿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减轻家长缴纳高额学费的经济负担,来提高民办高校的生存竞争力。此外,还要增加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感到这是一个在短期就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地方。一些民办学校,如厨师学校、建筑施工学校、汽车维修学校、英语培训学校,办学定位明确,课程、专业设置针对性强,坚持自身的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