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专业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工专业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作者:杜照柳 刘延利 原萌 王成缔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25期

摘 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致力于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从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困境,并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术方法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7、8月份在济南市A中心和2018年1月份在招远市B中心进行的实地调研。两家中心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成熟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性。笔者主要运用面对面访谈法与中心相关人员、老人、老人家属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中心发展现状。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老人“医疗+养老”的需求。但是这种模式存在资金短缺、专业性人员不足等困境。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社工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发挥资源链接者、心理咨询者等角色的作用可以缓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讨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集医疗、养老、护理、康复、临终关怀多方面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良好前景,但其发展仍旧存在问题,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医养结合” 机构养老 社工

基金项目: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建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6DGLJ07);山东英才学院2017年大学生专项科研课题“社会工作专业视角下创建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7YCZDX13)。

作者简介:杜照柳,山东英才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刘延利,山东英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学、医务社会工作;原萌、王成缔,山东英才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9.068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老龄化形式日趋严峻。据统计,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独居化等社会现象,对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传统的养老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但由于养老服务体系与医疗体系的衔接错位,导致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的需求无法正常满足。因此,发展“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以增进老年群体健康养老福祉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东省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57万,占总人口数的20.68%,高出全国近3.1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15% 。为此,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鲁政办字〔2018〕28号)指出,到2018年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 通过对济南市A中心、招远市B中心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养老机构的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机构工作人员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与理解等,从社工专业视角下探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研究综述 (一)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13年9月,《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首次正式提出推动医养结合融合发展,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纳入医保涵盖范围。2015年11月,《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明确指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医养结合发展。2018年4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许可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8〕28号)提出要充分认识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意义,大力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政策宣传。 (二)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具有利他主义性质的助人自助活动,已在老年群体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针对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老年群体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科学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积极地整合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以推行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政策,或帮助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满足其需求的实践过程(仝利民,2013)。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照顾及护理方面的服务、心理辅导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建立、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和教育服务(赵学慧,2013)。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运作机制,在资质获取、准入程序和条件、人员准入标准等方面还尚无统一的规范。同时,也面临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筹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倪语初,王长青,陈娜,2016)。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增大,老年人口的生活需求、医疗照护、社区支持等问题成为机构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王思斌,2014)。这就为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契机,将自身的优势融入其中,建设性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同时,民办养老机构对社会工作者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承担社会工作相关的配套设施,政府作为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主体,导致社会工作者主要在公办养老机构而非民办养老机构(汤小燕,20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政府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不断探索,从政策层面指导和推动了其发展;国内学者根据我国老龄化状况、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状况,从多种理论视角出发,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自身缺陷、社工介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对从社工专业视角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困境及策略分析 (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优势分析 1.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A中心和B中心都配备了完备的康复设备并聘用了专业康复、护理人员,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吴爷爷,73岁,因中风造成一侧行动不便,康复师根据吴爷爷的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在9:30-10:30进行为期1小时的康复训练,吴爷爷的身体在机构康复师的训练下逐渐的恢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老人的“养”,还可以解决老人的“医”。 2.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设立绿色通道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业务协作机制,医院为养老机构提供绿色就诊通道,定期坐诊、指导等服务,协同做好老年人的健康管理。B中心设立综合门诊、药剂科、中医科、康复科、体检科等多个科室,与北京博爱、青大附院签订合作协议,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诊疗服务,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3.医疗机构内设立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金都康复医院投资建立的B中心,是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之一。康复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养结合机构,B中心依托金都康复医院医疗资源、康复设备、医护专家资源,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 1.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养老机构资金短缺

通过与B中心管理者交谈得知: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补贴是养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建立并办好一个养老院需要购置高质量的医疗器械,开销巨大。同时,随着人力物力成本的提升,老年群体入住养老机构的价格和服务管理费用基本不变,导致其入不敷出,影响养老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

2.养老机构费用较高,老年群体支付能力较低,家庭负担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