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管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

◆ 题型及解释

1. 题型包括:选择题20题(1题1分,共20分)、名词解释5题(1题2分,共10分)、简答题4题(1题5分,共20分)、计算题3题(1题5分,共15分)、图表分析题2题(1题10分,共20分)、综合分析题1题(15分)。 2. 材料内容包含A、B两卷内容,由教务部任意抽取A卷或B卷。 3. 下表中未提及的章节和内容不作要求。

4. 由于学院进行课程和考试改革,本门课程采用半开卷方式考试,学生可以携带一张A4大小的纸张进入考场,纸张上的文字必须手写,不得粘贴、复印、打印。因此,本次考试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回答均为开放式的,既可以在书中寻找答案,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解答,能回答出要点,将名词解释清楚或问题的本质点明即可。但切忌回答过于简单或复杂。 一、基础知识

第一章 概述 P1 三网融合 P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及其含义 P3 “网络的网络”的概念 P4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P8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P9 客户服务器方式,图1-7,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各自的特点 P12 电路交换的基本工作流程 P14-15 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分组交换的优点 P17 按不同作用范围,网络可分为哪几类? P19-23 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从概念上了解) P20 网络中的时延包括哪几个部分?各自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部位? P25 OSI/RM是一种理想的网络标准,但为什么它最终失败了? P26 什么是协议?协议包括的三要素是什么? P27 为什么计算机网络协议要进行分层?好处是什么? P28-30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及各层的主要任务(要点) ◆ P35 本章的重要概念 1

第二章 物理层 P38 物理层与接口有关的4个特性分别定义了什么? P40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调制解调器的功能(网络自查) P38 通信的三种基本方式? P42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香农公式?香农公式说明了什么? P44-47 什么是双绞线?双绞线的两种类型?双绞线为什么要绞合在一起?双绞线的优点和缺点?什么是光纤?光线是如何在光纤中传输的?光纤的优点? P50 2.4信道复用技术中各种复用技术是对什么进行划分的?(不必细看) P57 什么是ADSL技术?它是如何对标准模拟电话线路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之能够承载宽带业务的?ADSL的传输距离取决于什么?目前我国的ADSL主要采用什么解决方案?ADSL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 P62 本章的重要概念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P65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类型? P66 链路、数据链路、帧的概念?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进行通信的主要步骤? P67-72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试述如何实现透明传输?(要点:帧定界、转义字符、字节填充) P70 CRC循环冗余检验的计算 P73-74 PPP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P81-82 以太网采取哪两种措施实现简单通信? P82 CSMA/CD协议的全称,以及协议要点(P83 “既然每一个站”— P86 “这个暂时保留的帧重传一次”不要求) P89 什么是MAC层的硬件地址,它的作用是什么? P95 网桥的作用?其工作层次是?图3-25及其下文字,网桥是如何依靠转发表来转发帧的? P96 使用网桥的好处? ◆ P107 本章的重要概念 2

第四章 网络层 P113 简述因特网的设计思路 P114 表4-1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对比 P114 IP协议与其配套的三个协议之间的关系? P115 网络互连时,各个层次使用的中间设备分别是什么? P118 图4-5 IP地址中的网络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P120 表4-2 IP地址的指派范围,怎么算出来的? P121 IP地址和硬件地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P124 ARP协议的要点(包括P124-125 (1)-(4)) P131 4.2.6 简述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和分组转发算法 P133 为什么要划分子网?子网掩码的作用?P138 例4-2 例4-3 例4-4 P147 RIP是一种什么协议?它对距离是如何定义的?RIP协议的特点是? 第五章 运输层 P189 什么是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 P189 从运输层的角度看,通信的真正端点是什么?运输层和网络层通信的区别是什么? P190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TCP和UDP的全称,各自的特点? P193 UDP协议的主要特点? P195 TC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靠交付中的“可靠”指的是什么? P197 什么是套接字?一条TCP连接如何用套接字加以确定? P201发送窗口的作用?累计确认的原理? ◆ P229 本章的重要概念(后8个小点不要求)

以上基础知识为各章重点内容,涵盖选择题内容,望同学能进一步熟悉各章内容。(不要求对技术细节了解十分透彻,知道基本概念即可)。

3

二、名词解释

① 路由器: ② 调制解调器: ③ 电路交换: ④ 报文交换: ⑤ 带宽: ⑥ 吞吐量: ⑦ 透明传输: ⑧ CSMA/CD: ⑨ PING命令: ⑩ Tracert命令: ? 停止等待协议: ? 信道利用率: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并说明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各自的特点。 2. 网络中的时延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部位?

3. 什么是信道复用技术?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见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

4. 请简述ADSL的工作方式;它对标准模拟电话线路进行了何种改造和升级?ADSL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5. CSMA/CD协议的全程是什么?简述该协议的工作方式。 6. 请简述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7.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TCP和UDP的全称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8. 试述TCP是如何实现可靠传输的?

4

四、计算题(作答时必须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写过程的不得分) 1.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 bit,数据发送速率100 kb/s。 (2)数据长度为103 bit,数据发送速率1 Gb/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如下:

(1)发送时延为 107 bit/( 100 kb/s ) = 100 s

传播时延为 106 m/( 2×108 m/s ) = 5 ms 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发送时延为 103 bit/( 1 Gb/s ) = 1μs

传播时延为 106 m/( 2×108 m/s ) = 5 ms 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又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2.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 cm(网络接口卡) (2)100 km(城域网)

试计算当数据率分别为1 Mb/s和10 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计算步骤如下:

(1)先计算10 cm(0.1 m)的媒体上信号的传播时延: 0.1m/(2.3×108m/s)=4.35×10-10s 计算10cm线路上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① 1Mb/s数据率时为:1Mb/s×4.35×10s=4.35×10bit ② 10Gb/s数据率时为:10Gb/s×4.35×10-10s=4.35 bit (2)先计算100 km(100000 m)的媒体上信号的传播时延: 100000m/(2.3×108m/s)=4.35×10-4s 计算100km线路上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① 1Mb/s数据率时为:1Mb/s×4.35×10-4s=435 bit ② 10Gb/s数据率时为:10Gb/s×4.35×10-4s=4.35×106 bit

5

-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