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_6 下载本文

课题:崇明岛未来是什么样子

〖学习目标〗

1.了解河口冲积岛的概念

2.学会描述崇明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3.分析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4.分析预测崇明岛的未来 〖资料补充〗

河口冲积岛是含沙量较多的河流将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岛屿。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快,进入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下来,携带的泥沙就在河口附近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河口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河口冲积岛,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就是一个很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地势低平,围绕岛屿分布着广阔的滩涂。 资料分析:

河口冲积岛是在哪几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冲积岛发育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致,形成缓流区,使泥沙不断沉积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由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有岩岛阻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的是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冲积岛由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在外形轮廓上很不稳定。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冲积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与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平行两岸的长条形岛屿;而垂直于河流的两端,上游不断缩减,下游又逐渐增加。但是,有时整个岛屿被冲蚀消失;有时岛屿与大陆接近,最后连成一体。

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而位居第三位,亦是我国几个大岛中唯一的由泥沙堆积而成的冲积岛。 资料二

资料分析

1、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 2、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根据资料描述长江河口冲积岛的生消变化过程,推测崇明岛的形成过程。

对该资料的分析有一定难度。首先要读懂崇明岛的变迁图,根据不同时期崇明岛的位置和形状进行描述。可引导学生根据历史年代和崇明岛的位置来加以分析。从图中可以发现,在1101年前,

崇明岛是一个小岛,而后分为南北两岛。南岛由西向东迁移,三易其位;北岛由南向北发展,四易其位。两岛于1530年前后合并,并向东迁移,于1583年形成现在的崇明岛;总体趋势是不断向海迁移。

引起崇明岛变迁的原因可以从河流的流量、河流的含沙量、岛屿本身的泥沙堆积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它的形成不仅仅与流水有关,而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结果。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积岛。河口沉积的泥沙同时也收到海水的侵蚀,不断地改变其形态。

资料三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从1955年冬开始,崇明县组织围垦滩涂和沙洲。截至2000年,全县共围垦滩涂和沙洲70多处,累计围得土地面积500多平方千米。崇明岛的面积比1949年增大了一倍以上,由中国的第四大岛升为第三大岛,成为上海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 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形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上,使崇明岛的面积不断增加。围海造陆扩大了人类的生存范围,但对自然环境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周围港口会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对这一水域的水生生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引发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加之围海造陆的陆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污染物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机会增加,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2)引发洪灾。围海造陆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同时,洪水造成的内涝,使地表水下渗到地下。同时,围海造陆也会导致某些天然泄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广州、深圳近年来发现不少楼房基础受地下水浸泡,甚至导致楼房开裂、地下室进水等现象都与地下水位上升有关。

(3)破坏海岸生态。不合理的围海造陆,破坏海岸自然环境,破坏海洋生物链,使海洋生物锐减,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造陆被改变,严重损害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使原有生物群落结构遭破坏,物种减少。 分析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