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及经验启示 下载本文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及经验启示

90年前,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后,在上海一幢的小洋房聚集着10多位中青年立党纲、议宗旨,意味着共产党呱呱落地于神州。经过经30年的艰难困苦、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使命。在经历一个甲子的艰辛探索后,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使当年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历史,应该说,内容非常丰富,范围非常广泛,提供的经验也非常深刻。对我们党90年历史可以作大体上的简要概括。这90年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或者叫三个阶段。也就是1921年至1949年(28年,称之为创业史),1949年至1978年(29年,奋斗史),1978年至今(33年,改革开放史)。在这三个时期当中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增强、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

1

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 创业史(1921年至1949年,28年)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她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站在岸边望海中已经看得见船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首先,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她的产生应当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前提,这是不言自明的。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发表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在欧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成立。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由于资本主义极不发展,工人阶级力量过于微弱,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并不具备。到了五四时期,情况就不同了。在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也随之进一步成长起来。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据有专家估算,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2

史舞台,成为推动这场斗争胜利发展的主力军。这说明,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具备了。 其次,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还只是使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具备了必要条件,而不是具备了充分条件。工人阶级有各种组织,如工会、合作社、妇女团体等,这类组织有许多在党成立之前就已经有了。党与这些工人群众组织的区别在于: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觉悟的分子的组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据此可制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策略,领导本阶级和人民群众去进行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胜利的战斗。而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这个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理论体系,但它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 只有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运用到工人运动中去,并使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工人阶级中才有可能产生出理解了旧社会制度的本质、理解了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本阶级历史使命的先进分子;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创建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建立共产党所不可缺少的思想条件。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企图仿照欧美的榜样,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是,由

3

于这种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了。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这一先进的思想。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推求,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3种类型:首先,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具有自己的特点: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4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就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如果说,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那么,在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就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也逐步在中国具备了。 再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在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严厉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反帝爱国运动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运动突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