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1 下载本文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展现猴子捞月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问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学生不必要马上回答此问题。引出课题__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探究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中间画一道竖线和一道横线,把竖立玻璃板放在横线上,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也像大小的关系 物体与像的连线也平面镜的关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注:实验像找到时,让学生拿光屏,看像是否能呈现在光屏上.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

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 注:此图解释虚象的原因

得出虚象不能用光屏呈接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解释书中的图,让学生了解书中是如何画出来的.

(1)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你们知道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其实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所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解释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分析可知: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