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案例分析
方法:
注意:写案例分析题的几个步骤:
①读清题目问的是什么,一般都是涉及本书几个案例中其中之一的相关知识点,如果考场上时间够,可以答一些其它章节的相关知识点。
②案例的原理,即脱离案例的理论知识。
③结合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案例中哪些做法符合原理,所以成功了;哪些做法不符合原理,所以没成功。因此,要。。。(某些情况)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不容易丢分,字数也显得多一些。其中②③点是体现在卷面上的东西。以本书的案例为例,主要知识点就是每章的重点内容,是应用性较强的东西。案例分析要写得清晰明了,有一目了然的感觉。答题时注意分点,有层次感为佳。
一、结合案例,论述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1、缺少政策制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科学化、程序化的决策水平不高,喜欢采用“试错法”这样一种经验型的方法。
2、有些政策没有经过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认真的讨论。
3、少数领导者凭经验,按主观设想拍板
4、政策缺乏完整性,没有形成有机体系,零散、无系统的就事论事而缺乏远见,造成前后不一致和不同政策间相冲突。
5、政策制定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政策制定和实施靠层层发放文件,缺乏完善的有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法律手段。
6、政策的实施产生大量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问题,如就业、人口、环境问题等。
7、“温青年方案”:表明政治民主化进程不高,民间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程度不够。
(二)意义:
1、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以公共政策系统的改进及提高政策质量为目标,并形成相当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现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系统完整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社会政策,特别是处理好一些目标易冲突或难以同时达到的经济政策间的关系。如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3、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在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政府运用种杠杆(政治、经济、法律)指导和经济生活。因此,发展公共政策学,探索政策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公共政策学有着我们学习的理由:
1、职业上:使我们更好地利用社会科学 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2、政治行政上:
(1)保证国家、政府采纳正确政策,规范社会发展方向,达成目标; (2)加强政治民主化建设。
3、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公共政策分析为行政部门提供政策相关知识。
二、运用政策分析程序,对上述安全进行分析,向市长推荐你所偏好的方案。
(一)相关原理。
1、政策分析过程的八大步骤。
(1)问题界定:①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用数字说话,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②弄清当事人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应能提供第一手关于问题的陈述,应能够估计分析者所需的时间和资料。③当备选方案被派生和分析时,问题的其他方面要加以界定,重新界定任务。
(2)标准确立:①当事人提供或间接地从目标或目的概述。②分析者推导。③必须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
(3)方案搜寻:①决策者自身。②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③现行政策,
他人经验。
(4)结果预测:①当时间较充分时,用民意测验。②当时间不允许时,使用敏感性分析、快速的决策。
(5)方案抉择: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的分析)
(6)政策执行与监测:政策执行中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的影响使得必须对政策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7)结果评估:其意义在于①探讨政策是否达到目标,政策执行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行为是否按事先的设计来进行。②事后评估所得信息是采取对应措施的基础。③为解释或说明某一特殊政策效果或影响提供依据。④解释政策成败的理由。
在实践过种中,这些阶段的先后次是相对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它的覆盖面的宽度和广度,这些阶段的过程必须重复进行,必须通过分析问题的循环再循环,以使答案越来越集中且更具穿透力。
2、政策分析的作用:帮助决策者找目标;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每个结果;依一定标准科学修改(效益、效率、适当性、回应性、公正性、充分性)。
(二)结合案例分析:按照上面的步骤分析。 本案例中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对城市中心地区的一块地所采取的措施,共用三个备选方案,一是……;二是……;三是……;如果选择方案一,那么……(把文中的话放进去就可以了,最后选择你所要的方案)
(三)根据案例及其他材料,分析并界定中国城镇的失业问题。 1、相关原理。
问题界定是政策分析过程的逻辑起点,也是政策分析过程中最为关键而困难的一步,成功的问题解决需要为正确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问题界定可以产生关于问题性质及其潜在解决办法。界定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边界分析、类别分析、层级分析、综摄法、头脑风暴法、多视角分析、假设分析、论证图示以及问题文件法等。本案例主要是用问题文件法来进行分析(你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因人而异)。
问题文件法的步骤:①问题的来源和背景。②注意的理由。③纠正活动所指向的团体与机构。④得益者和受害者。⑤相关的项目和活动。⑥目标和目的。⑦标准和有效性。⑧分析的框架。⑨备选方案。⑩可参考的建议。
2、结合案例分析: (1)本案例中的
①问题: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
②背景:不仅7%的数字比官方历来公布的登记失业率高许多,而且首次提出了已达警戒线的判断。
③方法:德尔菲法
④注意的理由:失业率如果超过一定标准,老百姓就会不满,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严重的会引发一系列反社会的行为。
⑤此问题的来源之一:新增加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社会,而需求则在下降。
⑥纠正活动指向的团体:登记失业率与失业率。我们想了解的是失业的整体状况。
⑦目标及目的:给想工作的人提供足够的施展能力的岗位的机会;将廉价劳动力转化为一种比较优势。
⑧存在的问题:蔡(两点112页) ⑨解决问题:蔡(112页)
(2)关于失业的一些问题(放入⑧⑨中,涉及几点就可以了,没必要答那么多,主要针对题目中所说的“其他资料”而言) 我国的现实-就业问题面临的挑战
①中国实际失业人口数量庞大。中国社科院利用德尔菲法调查,其目的是了解失业的整体情况,调查结果比官方统计的数字要高很多,之所以登记失业率与实际失业率存在差距,是我国劳动保障体系存在着问题,不能真正反映失业的全面情况,使失业者利益得不到保障。
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就中国现实而言,这主要是由于劳动素质不高所引起的企业迫切需要的岗位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许多廉价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却没有就业机会,我国缺乏高素质的党政人才、管理经营人才和高技术专业人才的问题十分突出。
③体制上的问题。户籍制度等使得劳动力流动性不强。同时,缺乏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④近年来通货膨胀现象上升,工资提高,使企业裁员。
⑤产业结构调整的负面影响。粗放型-集约型,高新技术代替劳动力,造成下岗。如:公交收费系统。
解决:除了让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其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外,政府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也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保证问题更好解决。
①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提高经济活动水平,经济学奥肯法则认为,潜在GDP每上升2%,可降低失业率1%,这就需要我国加紧经济建设。
②修复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能力。要沟通劳动力市场信息、降低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保持工资的灵活性,使工资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产生调节作用。
③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促使劳动力市场恢复均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产业(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就业,自谋职业;重视劳务输出,国内就业压力。
④提供失业保险和失就救济,使失业者平衡度过失业期重新找到工作。 (四)分析上述“西部山乡的教育试验”案例,说明该项目的目标及其成效。 1、相关原理。
目标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确定明确的目标可以给方案的选择提供合理的基础 ,除非明确一项政策或项目的目标是什么,否则关于备选方案、成本、利益一类的信息就没有太大的价值。基本的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与公平。但由于目标所隐含的价值因素。决策者政治上的考虑以及目标的重要性和冲突的存在,使得确定一项政策的正确的目标变得十分困难。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澄清目标:
(1)价值分析与政治分析:价值研究所做的工作,旨在确认某种目标或目的是否值得争取,争取的手段能否被接受以及取得结果是否“好”。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了什么目标为谁许诺什么有多大风险等等。同时,必须考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