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 下载本文

家庭教养方式与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

摘 要:“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实现。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独生子女“自我接纳”最重要的因素,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将不利于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的发展,国内最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分别为放任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民主型,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帮助独生子女实现“自我接纳”。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独生子女;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 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实现,他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必要的心理过程。通过多次的自我接纳,个体才有可能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从而最终确立稳定的自我。[1]

一、实现“自我接纳”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实现“自我接纳”的人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能以健康的方式坦然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理解人性的弱点,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努力改正自己的弱点,但不会因为自己的弱点或者缺点而陷入自责以至于无法自拔的状态。实现“自我接纳”的人因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自我冲突比较少,因此产生的焦虑相应的也较少,因此,就很少需要调动心理防御机制,相对的,不能接纳自我的人,他们常常要靠防御机制缓解自身的焦虑,久而久之,严重的就产生了心理问题。

“自我接纳”是自信的主要内涵,它本身的意义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有一种基本地承认、认可,以及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惟有接纳自己,我们才能“相信”自己,才能尊重自己,才能体会到我们自我存在的价值。“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那他就不能引导自己向上。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的能量和时间用在自我否认和排斥上,因而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所以,做一个能够接纳自我的人对于每个个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不能接纳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独特的意义,那么得到的将是失

第 1 页 共 5 页

去自我,失去自己本来拥有的独特的意义。在强调“自我接纳”的时候,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僵化固执。只有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独生子女才能认识自己的特殊性,认识自己的自我本性,并且接受自己作为一个独立而特殊的个体的存在。 [2]

二、影响独生子女实现“自我接纳”的因素

有研究表明:影响独生子女实现“自我接纳”的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家庭教养方

1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式对独生子女实现“自我接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父母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它对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3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接纳自我的接决定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的实现。○

程度,会有意无意地影响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家庭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前人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父母在家庭中所采用的教养方式不同,家庭为孩子提供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庭中, 家长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目的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和合格的社会成员。特别对6岁前的幼儿, 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所以教养方式不同, 对孩子“自我接纳”的影响是尤为深刻而长远的。

当然,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独生子女实现“自我接纳”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影响独生子女实现“自我接纳”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他是指父亲、母亲的生理、心理特征经受精作用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过程,这是个体“自我接纳”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但这不是主要的,因为仅有这种生物学基础,个体是不能完成“自我接纳”的。

2.主体能动因素。主体能动表现为个体的主观意识对“自我接纳”的影响,当个体主观的认为自己有能力并且有信心时,个体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有可能实现“自我接纳”。

3.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群体的影响、大众传播的影响)。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个体“自我接纳”的重要因素,如一些媒体经常会宣传那

第 2 页 共 5 页

些残疾人士的不平凡,这种传播就有利于帮助生活中有生理缺陷的人找到榜样,从而不再自卑。

4.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社会规范的专门机构。学校是影响个体“自我接纳”的重要因素,因为在学校中,影响个体实现“自我接纳”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如教师的教育、同学的影响等等。[3]

三、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影响最深远,所以具体地讨论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最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为放任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下面我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家庭教养方式对独生子女“自我接纳”的影响:

1.放任型父母——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很少管教约束。这类父母对子女给予较少的关爱和限制, 大家互不关心,子女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种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更不能适时教给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尤其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和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即使犯了错也不自知,这对独生子女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这种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好胜心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他们走上社会之后,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批评,这时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从而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进而影响他们的“自我接纳”。可以说,放任型的父母是最不负责任的父母。

2.溺爱型父母——父母用过多的感情来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类父母以子女为中心,过分保护自己的子女,所有的事情都一手包办。这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的依赖性变大,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心理脆弱,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创新竞争意识的发展。父母包办代替的结果,会使子女丧失能力,依赖性强,遇事退缩,只要求被爱而不愿付出爱心,凡事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找别人帮忙,从而他们也不会认为自己有任何的能力,因此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见解,这时他们便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不会很好地实现“自我接纳”。

3.专制型父母——父母对孩子管教非常严格,常用命令或指责来强迫孩子服从,不理解孩子的需要。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他们不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且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专制地控制着自己

第 3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