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 下载本文

2019年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时作业(含解析)

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2.“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

2019年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 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

4.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5.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这说明了( )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

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6.《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019年

由此可见孔子( )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7.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8.《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9.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