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生字“纺”时,你会想到的字是“( )、( )、( )”等。 3.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伫立 肃立 屹立 耸立 (1)这里的群山( ),真是美丽极了。 (2) 李白依然( )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3)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世界的东方。 (4)同学们( )在烈士墓前致哀。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审题要认真。(7分)

1.走进花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2.高尔基认为“给”的时候是付出,是帮助,快乐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高尔基认为“给”比“拿”幸福。(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中外闻名的古建筑。(修改病句)

————————————————————————————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改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马上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换一种说法,使意

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例子:写一句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无数的工厂把污水排进大运河,致使它污染严重。”请为大运河写一则公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结合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选自( ),作者是( )。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宋江、( )、( )、( )……它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它三部是( )、( ) 、( )。

2.农村的生活多么悠闲美好。你看,“牧童骑黄牛,( )。” 或者“最喜小儿无赖,( )。” 依依惜别显深情,看着孟浩然乘船远去,李白低吟“孤帆远影碧空尽,( )”人虽离得远了,但心却连着心,因为“( ),( )。”

3.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 );有的怀抱琵琶,( );有的倒悬身子,( );有的彩带飘拂,( );有的舒展双臂,( )…… 省略号省略的是 ( )。

展开你的想象:壁画上的飞天,还有的( ),还有的( )。

4.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好几则成语故事,它们分别是:

( )、( ) 、( )。其中给你启发最大的是( ),从中你明白了

( )。除此以外,你还读

过哪些成语故事,如( )、( )、( )。 5阳光( ),照得湖水( )。山上( ),( );山下树木( ),(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大自然美丽而神奇,请你写出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 )、(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 高尔基和孩子们(10分)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依赖 信赖)。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 随即将(珍藏 收藏)多年的一本 童年 寄给了这位小学生 难怪孩子们常说 有了困难找高尔基 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地(夸奖 夸耀)。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峰 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

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词。(在选择的字词下打“√” ) 2.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冒昧:①糊涂;②隐藏;③昏暗;④冒犯。( ) 崭露:①高峻,高出; ②优异,好。 ( )

3.给画线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用“~~~~”画出文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5.通过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6.“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二)———————— (15分)

早晨,我到浴室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滴嗒,滴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有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会 汇)成了满满一盆水。

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 后)学习很努力,他的在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 长)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子去看书了。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

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下来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 向)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能有小水滴的这种精神,那我们的知识不( )一定会更加丰富了吗? 1.把文章中括号里用错的字划掉。 2.给文中的带点词找一个近义词。

赞不绝口 ( ) 语重心长( ) 3.把第一自然段中“一下子明白了”换一个成语是( )。 4.用成语形容一下“小水滴的精神( ),我们这学期的课文中,具有这样精神的人是( )、( )、( )。

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填上关联词语,再把它改变成另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6.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第三部分:习作 (30分)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26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为什么会喜欢?你有什么感受?

2.冬天有冬天的情趣,冬天有冬天的景物,冬天有冬天的活动。你眼里的冬天是什么样的?

要求:以上两个题目,你可以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题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