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心里感到悲伤,于是取过琴弹了起来。 (3)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听琴时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4.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钟子期堪称是俞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真正的知音就是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五、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夕日欲颓 B.晓雾将歇 C.四时俱备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A层级】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山川之美 孔子云:何陋之有? ..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自康乐以来 以刀劈狼首 ..

(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是;C.和/参与,这里指欣赏;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见【课文在线】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晓雾将歇(消散) B.猛浪若奔(奔跑)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窥谷忘反(通“返”) ..(解析:B.“奔”指飞奔的马。)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3.【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即可看出。

六、湖心亭看雪

张 岱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余拏一小舟(撑) .

B.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色) .D.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

(解析:C中“白”是“酒杯”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室中更无人 ..B.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 ..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D.上下一白/一览众山小 ..

(解析:A.还/再;B.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告别/另外;D.全。)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文章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的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解析: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空和云层、群山、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的一片。 (2)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

七、河中石兽

纪 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C.竟不可得(毕竟) .

D.转转不已(停止) .

(解析:C.“竟”是“终于,到底”的意思。) 2.【A层级】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

A.求石兽于水中 太守与客饮于此 ..B.以为顺流下矣 全石以为底 ....

C.但知其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求之下流 沿河求之 ..

(解析:A.在;B.认为/把……当作;C.只;D.代词,指石兽。) 3.翻译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众服为确论。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5.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专题三 重点拾遗篇目

七年级(上)

一、咏 雪 《世说新语》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公欣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屏人曰 ..

C.未若柳絮因风起 若为佣耕 ..D.俄而雪骤 俄而百千人大呼 ....

(解析:A.……的样子/连词,表转折;B.凭借/于是;C.如/你;D.不久,一会儿。)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融洽、欢乐的家庭气氛。 B.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解析:C.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二、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元方入门不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 ..B.待君久不至,已去 是亦不可以已乎 ..C.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D.太丘舍去 舍其文轩 ..

(解析:A.回头看/拜访;B.已经/停止,放弃;C.才/竟然;D.舍弃。) 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