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一)答案
一、选择题 1、是 2、C 3、C
二、填空题
1、1.所有膜结构中 2.内质网膜上 2、1.?-氨基己糖脂酶A 2.神经节苷脂 3、1.多 2.基本相同
4、1.铁氧还蛋白 2.cytb6/f复合体 5、1.受体2.转运蛋白 3.酶
6、1.角蛋白 2.结蛋白 3.波形蛋白
7、1.质子泵 2.多种载体蛋白 3.高度糖基化
8、1.尔高基体的反面管网结构 2.前溶酶体 3.细胞质 4.前溶酶体 9、外在
10、1.粗面内质网 2.驻留信号(KDEL或HDEL) 11、1.N-乙酰葡萄糖胺 2.N-乙酰半乳糖胺 12、1.mRNA的长度 2.基本相同 13、Q循环
14、1.所有膜结构中 2.内质网膜上 15、层粘连蛋白
16、1.胞质中的pH 2.胞质中的自由Ca2+浓度 17、1.P- 2.V-
18、1.信号序列(导肽) 2.分子伴娘(热休克蛋白) 三、是非题(正确的写“是”,错误的写“否”)
1、否 2、否 3、否 4、是 5、是 6、否 7、否 8、否 9、否
10、否
11、是 12、是 13、是 14、否 15、否 16、是 17、是 18、否 19、否 四、名词解释
1、经内吞作用把转运物质从细胞一侧摄入后,再经外排作用从细胞另一侧输出的跨细胞运输方式。
2、专一性抗体或外源凝集素可与细胞表面的膜蛋白抗原或膜表面糖蛋白和糖脂上的特异糖残基结合,从而诱导膜蛋白分子或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分子相互交联,使之在细胞表面的分布均匀逐渐向某一区域集中,变为成簇分布,然后便聚集成斑,产生该过程的现象称为成斑现象。
3、生物膜中嵌入蛋白质外围约一个分子厚度不能运动的脂质分子,对膜蛋白的流动性具有阻滞作用。
4、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各种物质反过来又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分化,即细胞对其自身分泌的物质起反应的现象。
5、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与糖链的共价结合,主要包括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等类型。其功能可能与细胞识别、多肽折叠与稳定性有关。
6、有关激素与质膜受体作用机理的假说。主要内容是:激素分子与膜受体结合形成复合体后便在膜上进行侧向移动,一旦与腺苷酸环化酶相遇耦联,就能导致其构象变化而被激活。一旦激素稀释或解离,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又经移动而回到非耦联状态。
7、几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同时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多个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物称为多核糖体。
1
其生物学意义是高效地进行肽链合成,对mRNA的利用及其浓度调控
更为经济有效。
8、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后再转移到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中的转移方式。
蛋白分子的导肽序列(信号序列)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过程涉及蛋白
的去折叠和再折叠,某些伴娘分子协助完成。
9、就是受体与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外界信号跨膜传递到细胞内。 五、问答题 1、本小题5分)
新生肽链形成正确的有生物学功能的三级结构的过程称为折叠;某些多肽(1种或数种)进一步形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寡聚体的过程称为组装。
主要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粗面内质网腔、线粒体等细胞器与结构。 可能机制:一级结构及分子伴娘等的协助。 2、(本小题5分)
1.病毒侵染植株后通过胞间连丝在体内扩散,其扩散速度低于茎尖分生组织的生长速度。
2.选用无病毒侵染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所获得的再生植株无病毒存在。 3、(本小题5分)
1.正常组织里,细胞间靠纤连蛋白等多种糖蛋白粘连起来。
2.细胞癌变后随即产生一种蛋白质,此种蛋白质能激活分解纤连蛋白的酶,从而使纤连蛋白网络断裂,癌细胞失去约束而自由扩散和迁移。 4、(本小题10分)
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质子动力势推动ATP形成,有两个实验可以证明:1. (1)制备亚线粒体粒子; (2)制造人工质子梯度; (3)提供氧化还原供体和受体。
2.牛心肌细胞线粒体的ATPase和细菌视紫质组装到脂质体的实验。 5、(本小题11分)
1.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3分) 2.很多重要的代谢反应进行的场所;(3分)3.细胞骨架的锚定及其他作用;(2分)4.蛋白的修饰、加工、选择性降解等功能。(2分) 6、(本小题5分)
1.连接处相邻两细胞的质膜紧靠一起,中间无间隙。 2.由特殊的跨膜蛋白组成的焊接线网络而成。 3.具有封闭作用,隔离作用及支持作用。 7、(本小题11分)
核糖体上具有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合位点与催化位点,如: 1.与mRNA的结合位点;(2分)2.A位点,P位点和E位点;(3分)
(1分) (2分) (5分) (5分) (4分) (2分) (1分) (3分) (1分) (2分) (2分)
2
3.肽酰tRNA从A?P位点转移有关的转移酶结合位点;(2分)4.肽酰转移的催化位点等。 8、(本小题11分)
1.可溶性的酶?M6P途径:溶酶体酶在rER合成,N-连接糖基化修饰?高尔基体:cis面膜囊形成M6P?trans面膜囊和TGN膜(有M6P受体):溶酶体酶与其它蛋白分离?出芽方式?溶酶体; 膜上;(1分)3.其它发生途径。 9、(本小题5分)
1.结构与组成:由3条长的鞭毛蛋白分子链紧密地螺旋排列,形成一条长的管状结构。基部有基粒,插入质膜下,结构与真核细胞的基体不同。
2.运动特点:鞭毛运动时没有ATP酶催化,仅靠质膜内外H+浓度驱动鞭毛运动,其运动方式常常是不规则的。 10、(本小题10分)
1.光反应包括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2.原初反应是反应阶段的核心,在此反应过程中捕获光能并转变为极为不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原初电子受体上;
3.电子传递是原初反应形成的高能电子沿一系列电子载体传递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形成NADPH和质子动力势;
4.光合磷酸化是利用电子传递过程中形成的质子梯度,在ATPase作用下形成ATP的过程;
5.光反应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化为不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NADPH和ATP两种化合物中,它们将分别充当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能量和还原剂。 六、实验技术题 ( 本 大 题11分 ) 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3分) (8分)
2.膜结合酶:rER合成酶蛋白?高尔基体加工、分选(缺少M6P标志)?结合在溶酶体
1.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动物细胞,如肝细胞的高尔基体和胞质溶胶组
(3分)
2.用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和胞质溶胶组分。 (3分) 3.分别将动、植物细胞中分离的高尔基体与动、植物细胞中分离的胞质溶胶交叉组合温育(加入ATP),然后观察高尔基体出芽情况,并做出判断。 ( 本 大 题10分 )
1.制备亚线粒体粒子;
2.置亚线粒体粒子于一定pH的介质中(人工跨膜质子梯度)提供氧化还原供体和受体;
3.检测pH变化和ATP的有无,如pH变化且产生ATP,则证明存在NADH链;
4.用生化方法去除F1颗粒,测定ATP量是否增加;
5.再将F1颗粒重新结合到亚线粒体粒子上,则产生ATP,从而证明F1
在内膜基质侧。
3
(4分)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