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2019年《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 下载本文

一、2019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

与2018年相比,新考纲整体变化不大,但在第一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有两个细节变化:

1.新考纲中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化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传达的信息:

(1)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

(2)将“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2.增加“高考地理学科试题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

这是与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呼应的,具体的地理问题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学生的终身成长为目标。比如令很多考生头疼的地球运动内容的考查,往往是提供了具体生活情境后让考生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知识原理来源于生活,同样服务于生活。地理的知识原理不是孤立的理论性内容,它需要我们借助于基本的审美能力、价值判断、阅读分析、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二、2019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

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预测2019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9—11题以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2013年7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为载体,考查水土流失的产生和植被的环境效益,题中汾河流域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不高,夏季降水集中,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农业生产活动若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很容易加剧水土流失;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以乌裕尔河湿地为切入点,考查湿地的特点、形成及开发利用。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3洪峰流量346m/s 3洪峰流量1750m/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1.B 2.B 3.D

2.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

误。

3.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