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题精选
一、古诗文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7)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 ,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6)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7)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8)回乐烽前沙似雪,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9)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20)河流大野犹嫌束, 。(谭嗣同《潼关》) (2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3)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24)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5)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2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28)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29)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
(3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1)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32)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33)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34)《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曹操《观沧海》) 2.整体默写。
(1)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 。 , 。 (2)默写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后四句。
, 。 , 。 (3)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 。 (4)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 , 。 (5)默写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 。 , 。 (6)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 , 。
二、文言文阅读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友期行 期: (2)去后乃至 乃: (3)相委而去 去: (4)下车引之 引: 2. 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4. 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二)《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解析: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D.择其善者/而从之。)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不逾矩 逾: (4)人不堪其忧 堪: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2)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4)遂成枯落 枯落: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险躁则不能治性/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D.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
(解析:A.就;B.品行/走;C.时光/当时;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介词,凭借、依据。)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4.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的?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四)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止: (2)缀行甚远 缀: (3)屠大窘 窘: (4)一狼洞其中 洞: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