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一、二、三节 下载本文

沉在水里的东西浮上来。宁宁手里拿着一块橡皮泥,他把橡皮泥放在手掌上使劲的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压成薄饼状的橡皮泥放在水面上,但还是沉了下去。从水里捞起橡皮泥以后,宁宁的眼睛就四处搜寻,他看到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把它拿了过来。他把橡皮泥裹在乒乓球上,橡皮泥基本上把乒乓球包了起来。橡皮泥在水面上浮了一小会儿,就开始下沉但下沉的速度比刚才慢得多。宁宁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着橡皮泥下沉。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又拿出了一个乒乓球,把橡皮泥固定在两个乒乓球上。这时橡皮泥终于浮在水面上了。宁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例5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索是一种典型的试误顿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高级动物的问题解决中经常出现,而对于人类来说要算是一种低级的思维和问题解决,因为其中偶然的因素占据了主要位置。但在例6中,幼儿的问题解决过程有了系统认识和理论的指导(教师的暗示),而且幼儿对问题情境中的条件有了更充分的考察,而他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行为也显示出一种渐进式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不是例5中的突变的偶然性。这样的问题解决才是真正的人类思维和人类实践,其中体现出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和认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以及材料资源和思维工具的中介作用,因此也是主动学习的最充分的体现。

(四)、争辩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对同一事物,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年龄小,社会化程度偏底,幼儿经验的个体独特性更为明显,那么,在集体教学情境中,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对教师首肯的某一答案提出不同的看法,仍坚持维护自己的观点,则是幼儿积极进行思考,真正从思想上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例7、中班 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兔子和老虎 当教师问到:“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兔子战胜老虎时”,其中一个男孩说道:给猎人打电话,教师点头并说:这个主意不错。但一个女孩儿却一边举手,一边着急地说道:不行不行,教师示意她来说说为什么不行?”等猎人来了会把老虎和兔子一起打死的。”教师说:“这是一个爱护小动物的猎人,不会打兔子的”。这个女孩儿仍然不屈不挠地说:“不行不行!”老师示意课后再说。其中另一个男孩也在旁边轻声嘀咕道:“小兔子个太矮,够不着电话。”那个女孩儿仍在自言自语:“给猎人打电话告诉猎人的时候,老虎就听见它们在哪儿了。第一个男孩想到的方法,很可能是将他生活中打电话找人帮忙的情境迁移的结果。女孩反对这一方法的第一个原因,基于他对猎人这一形象的理解,他认为猎人就是打动物的,老虎和兔子都打。但反对这一方法的另外两个原因,都与幼儿打电话经验有关。一是打电话时要说话,二是电话都在一定高度的物体上。从这三个幼儿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打电话这一事物的不同理解。那两个孩子与教师争辩,正是幼儿主动表达自己不同看法的结果。是充分调动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当前情境的表现。从中不仅体现出幼儿的坚持性,更体现出他们的创造性。实际上主动性与创造性密切相关,也是幼儿能否创造的重要前提。

(五)、协商

当幼儿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如果能主动向别的小朋友求助,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因为这一行为是幼儿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而自觉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表现。

例8、在例5提到的“风车活动”中,当幼儿在做风车的时候,幼儿的甲的左手按住对折好的纸,右手拿大头针,在往泡沫放上扎,他的两手总协调不好,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当他看到旁边的幼儿乙的风车做好后,他说:你帮我一下行吗?乙:“干什么?”甲:我总是扎不好。乙:我按住它(泡沫棒),你扎,甲又试了一次,可还没有成功,乙:你的手按的不紧”,甲重新把纸对折好,紧紧按住,这次成功了。

主动学习实际上就是幼儿在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这个“最近发展区”既保证

百度文库

学习内容对于幼儿的兴趣,又保证幼儿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原有经验基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他现有的水平。这一超越现有水平的更高水平正是甲在上面的表现,要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才能解决某一问题的并在日后独立完成类似的任务。

专注

疑惑与发问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幼儿学习表现 探索

争辩 协商

四、学生小结:针对上述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幼儿学习表现,教师教学时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举例说明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幼儿学习表现

2、科代表安排下节课讲解课例的学生 学习内容:第四节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中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的: 理解掌握幼儿内在学习动机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引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 学习重点: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条件 学习难点:对“适当距离”“构成矛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举例说明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幼儿学习表现

二、进行新课:

幼儿学习的进程、内容、方式等都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教法的运用,对幼儿行为的管理方式等是影响幼儿学习的直接因素。但是影响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外两方面因素不能孤立进行,因此,应主要围绕幼儿学的状态考察老师。(教师讲解)

第一层次:教学内容与幼儿兴趣、已有经验

幼儿的兴趣的是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是人类本能的认知需要,学习兴趣就是在人类本能的认知需要的满足中获得的。人类本能的认知需要最初只是潜在的。而且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法来满足这一需要。在幼儿教育中,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条件使这些认知需要发挥动力作用、另一方面就应该注意幼儿学习中这些认知需要的流露,尽可能使其得到满足,从而使其逐渐从潜质变为显质,使其对学习的动力作用更加持久稳固。要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应考虑两个条件:一是要使获得的新知识经验与儿童原有经验之间保持适当距离,既要相关联,又要适度新颖。正像赫尔巴特认为的那样,凡是熟知的事物尽管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其注意是不会长久的。可以引起我们最大兴趣的事物是已知与未知的混合物。二是使儿童学习的新内容同已有的经验和思维方式、活动方式之间构成矛盾。只有让儿童意识到矛盾,他们就会有诸如“为什么、不可思议、不明白、想想、查查、做做”的问题意识、课题意识,兴致勃勃地致力于课题、问题的解决。

由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上述两个条件来看,教学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且与原有知识经验有适当距离,构成矛盾。只有这样,幼儿的学习才会是内在动机作用下的主动学习。(教师讲解)

例9、当一个教师发现她班上很多幼儿喜欢玩拼图,新买的拼图都玩得很熟了的时候,

百度文库

她鼓励幼儿:“你们那么喜欢玩拼图,咱们自己来做拼图,然后大家交换怎么样?”幼儿听到这个建议欢呼雀跃。做拼图的集体活动持续了3次,幼儿的兴致一直很高,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直到寻找到比较适合做拼图的方法(学生讲解)

例10、快过新年拉!教师让幼儿自己决定准备什么活动来祝贺新年,幼儿提出了开联欢会、布置活动室等内容,仅围绕开联欢会,幼儿就提出了排练节目、设计门票、制作道具,竞选主持人等活动。然后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内容,一项一项的组织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很大,他们非常专心于自己的活动。(学生讲解)

上述例子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幼儿的感兴趣的,且与幼儿原有经验有密切关系,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专注、兴趣盎然、探索……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学习是主动的。

例11、某幼儿园教师访谈

研究者:你刚才提到你们班上许多孩子的对老师教的东西不感兴趣,那你选择的内容……

教师:我们选的内容都是上面统一选出来的,跟我们没有关系。 研究者:你说的这个上面指的是……

教师:园里。我们每星期的内容只要从那里选一下就行了。 研究者:你已经发现园里规定的一些内容孩子不感兴趣,那么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角度来选择内容吗?

教师:不行。园里是要抽查的。万一抽查的内容孩子都不知道,那可不行。 研究者:有些教师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在第一天和过后的几天里就组织这些活动。你觉得这样做行吗?

教师:是啊!我们也听了一些这方面的介绍,但是我觉着我们还做不到这点。一方面园里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事特别多,从周一就得写计划、写笔记、写观察,周四要上交,周五还给我们,还要为下周做准备。另外,每星期还有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有时还要写体会,写总结。每天中午我们都不能休息,都得写到最后,纯属应付差事了。

例12、某幼儿园教师访谈

研究者:选择教学内容时,您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有没有考虑过幼儿的兴趣,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没有。我那么多干嘛?,领导只是看你有没有把“大纲”上的内容教给孩子。再说,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管孩子的兴趣,就是这样,我们已经累得够呛了。(学生讲解)

从这二位教师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学工作者管理体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直接影响。这使得教师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教师工作是以一政府领导检查为目的,从而割裂了教师教的结构和幼儿学的关系,以致无暇顾及幼儿学习的兴趣需要。

虽说目前很多教师意识到学习兴趣对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但这一认识主要体现为教师把引导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看作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种种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糖衣把它裹起来,当儿童正高兴地尝着某些完全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就吞下和消化了不可口的一口食物(杜威教育论著选)”。虽然引起动机的外部诱因也很重要,但是对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而言,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更为本质。与教师在对教学手段运用上的“煞费苦心”相比,教师对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身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等的了解,却显得那样漫不经心。长此以往的“本末倒置”,使得教师工作中的“无用功”越来越多,以致无暇顾及对儿童发展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这会使教学起不到真正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师生讨论) 第二层次:教师教育行为

虽然教学内容是集体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中介,它还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教师的权威性使得教师在集体教学中的行为对幼儿的学习会产生直接影响。

1、集体教授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集体教授主要包括八类行为:讲授;听儿童提问;演示;向儿童提出要求;向儿童提问

百度文库

知识;听儿童回答问题;启发儿童思考、听儿童回答自己想法。在八类行为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学习起着直接导向作用,但只有教师的行为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时,幼儿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 例13:1998年6月8日 上午9时

中班语言活动——看图讲故事 兔子和老虎 教师出示一张挂图,图的大部分被一张白纸遮盖着,只能看到三只惊恐的兔子(灰、白、黑),边跑边往后看。同时,教师提问:这张挂图上都有谁?他们怎么了?

例14、1998年10月6日 上午8时40分——9时10分

中班 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小狗和气球)教师一边将盖挂图的布揭开一半,一边说:今天我请小朋友看一幅特别漂亮的图片。你们看看草地上有谁?他在干什么?露出的画面上有大树的树干,树下有两块石头,远处有一所房子,房外有一个梯子,大树下小狗在哭。幼儿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又问:你想想小狗能因为什么哭呢?(话音一落,就有几个幼儿举起了手。)

出示的挂图和教师的提问,为幼儿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这些刺激都是新奇的,他们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的唤起,能够引起幼儿对刺激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等。

(2)、提出挑战性任务,启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例15、1998年6月23日 上午90时10分 大班 科学活动——认识沉浮现象。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乒乓球、药丸盒、玻璃球、石膏球、泡沫板、小玻璃瓶,橡皮泥、雪糕棒、曲别针),当幼儿自己试过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那些东西会沉下去后,教师启发幼儿:想个什么办法,让原来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到水底,让原来沉在水里的东西浮上来。幼儿开始了积极的探究。

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与先前经验有些距离的认知任务,这能够使幼儿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主观不确定性,形成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引发幼儿的好奇与探究行为,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使幼儿的学习成为主动学习。

(3)恰当明确的提问——引发幼儿积极思考 例16、1998年10月6日 上午八时40分 中班

语言活动——看图讲述“小狗和气球” 当教师将整个画面展示给幼儿时,教师提问:小狗怎样才能得到气球呢?幼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一:有一小松鼠爬上树,把气球拿下来 幼儿二:拿一木棍,把气球够下来

幼儿三:拿一大挖土机,把那树“咣铛”铲断,气球就掉下来了 幼儿四:他踩着那个石头,抓着那个绳,就可以拽下来了。 幼儿五:拿旁边的梯子,踩着梯子,就可以够到气球了 幼儿六:小松鼠站在气球上,往下踩,气球就下来了 幼儿七:让长颈鹿把气球叼下来 幼儿八:让大象用鼻子把气球卷下来

幼儿九:让树叉上房子里的小鸟把气球叼下来 幼儿十:用一树枝一夹、一拉,气球就下来了。(边说边做两手夹的动作)。

教师的提问,使幼儿在面对设定的问题情境时,既要观察挂图,又要积极调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幼儿对问题的踊跃回答,正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思维活动的积极主动,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面的。

(4)言语讲授过长—幼儿分心现象大量出现

集体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提问、解释等活动,都是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言语讲授教学行为。许多教师认为这是幼儿获得知识,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实,对于未成熟的孩子

百度文库

来说,光口头讲没有实际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是因为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的接受学习,要求学习者得具有较高的言语对思维活动的调节与概括机能。而幼儿语言的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机能还很差。幼儿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征,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言语陈述的材料。即使是一个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对于长时间的言语讲授,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难维持。

例17:1998年9月24日 上午九时10分 大班

美工活动-——剪出连着的物体(小人、蝴蝶、房子……)。

教师为了启发幼儿想出对折的方法,先是让三个孩子试着对折,但都没有成功。当教师再问:谁有办法能让这些小人都一样大呢?孩子齐声回答:不知道。这时教师就开始长达八分钟的言语讲授、示范,再加上前面三个孩子的试做,这一环节就长达15分钟之久。活动之初,孩子被教师行为激发的兴趣,被长时间的旁观所消磨殆尽。孩子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心、疲劳现象;打哈欠、东张西望等等。

(5)、笼统模糊的提问——幼儿的思维陷入混乱

例18、1998年4月22日 上午90时 中班 科学活动——爱护小动物 教师在讲完动物的重要性后,问道:如果没有动物会怎么样?幼儿脸上出现了迷茫的表情,没有一个幼儿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教师点名要几个幼儿回答。

幼儿一:如果没有动物,就会刮大风了。 幼儿二:如果没有动物,就会地震了。

幼儿三:如果没有动物,植物就长得不好了。

教师只是满足于幼儿的回答,而不试图理解幼儿的想法。课后,研究者问幼儿他的答案是什么意思,幼儿说道,如果没有动物,那么我们就无法知道地震的先兆了。对于这一问题提问,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也无法理解幼儿的回答,使得幼儿的思维陷入胡乱。

三、巩固练习:学生试独立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要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应考虑哪两个条件?

2、集体教授主要包括八类行为?

3、举例说明怎样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

4、举例说明怎样提出挑战性任务,启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5、言语讲授过长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是什么?

四、师生小结(略)

学习内容:第四节 三、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教育行为

学习目的: 理解掌握幼儿内在学习动机以及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如何引发幼儿的内在学习

动机。

学习重点: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的条件 学习难点:对“适当距离”“构成矛盾”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1、举例说明要引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应考虑哪两个条件? 2、集体教授主要包括八类行为?

3、举例说明怎样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

4、举例说明怎样提出挑战性任务,启发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5、言语讲授过长引起幼儿分心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第一层次:个别帮助与幼儿的主动学习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