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时期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形成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述新时期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卢玉燕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4期

摘要: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高速度、高度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国民素养,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而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但目前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进程并不乐观。如何在基础教育进行科学教育更有效的促进,对青少年科学素养更直接的提高,是我们每个科技宣传工作者都必须不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素养; 培养

一.影响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1.功利性需求异化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衡量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机构做过调查,在理性上,有43%的学生是盲目地怀疑,或者是盲从专家和他人的观点,对事物较少有自己的看法。当前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再关注青少年学生个体对科学精神的体验与内在发展,而更多地受外在社会功利的制约,其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带有功利的色彩。功利主义使得青少年缺少远见,依赖性强。在科学精神养成上,青少年缺乏实验探索精神,重逻辑思维,轻价值情感体验。在科学精神探索上,青少年的科学价值观被金钱等物质需求所异化。 2.应试教育遮蔽了科学教育纵观我国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被应试教育的阴影所“笼罩”,学校科学教育逐步演化为对科学知识的灌输,学生成为接受教条的“容器”。科学教育轻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青少年多是高分低能。 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营造科学素养氛围,完善科学宣传教育方法优良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对青少年都必须上好科学素养教育活动课起着不可或缺的激励作用,积极乐观、探索创新、实践求知的教育氛围是科学教育客观环境的体现。良好的班风、扎实的学风和求实的校风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和求真的价值观。学校在改革应试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同时,要改进科学教育方法和途径,积极探索“发现式教学”,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找到科学途径和解决方法,使科学教育充满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利用大众媒体,提升科学素养认识水平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主要是利用大众媒体(包括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来开展。具体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学校、家庭和公共教育机构通过专职科普教师,结合互联网、新媒体等开展科技素养的养成教育。专职科普教师可以发动共青团、学生会等科普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教育实践与创新教育活动,通过多种科普教育方式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品质。青少年也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提升自身科学人格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科学素养应该关注如下四个指标:(1)情感与价值观。这主要来自于青少年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与科技知识的学习和体验度密切相关。评价内容一方面是个人情景体验,主要包括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群体的生活及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是指价值观养成,即社会情境,包括社会团体、跨地域生活情境。(2)知识与技能。该指标主要考察青少年对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对理工科科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信息科学五大模块。其中理工科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我国基础教育科学新课标中的主要内容模块是一致的。(3)探索与体验。包括探索科学命题、分析科学事件、解释科学现象、养成科学品质、解决科技问题五个层面。每个层面又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子层次。(4)方法与品质。包括对科学命题或结论的个人兴趣、对科学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以及科学价值观及科学品质三个方面。同时涵盖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和体验,即对科学与技术的联系、科学和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价指标四个方面是相互关联、逐步递进和深化的联系,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平行关系。第一,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素养评价命题所依据的素材信息,它是评价青少年利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在不同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的背景信息,不是对情境本身的测评和评价。不同的情境体现了青少年对科学情感和科技知识的评价,而且在特定的情景下,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科学素养能力来解决与科学有关的命题。第二,知识与技能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一方面,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科学技能、养成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能够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良好的科学方法和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提升科学品质,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是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估体系的主线与核心。

“探索与体验”是引起青少年兴趣并长期保持兴趣的唯一法宝。应该引起科技宣传工作者和各界教育人士足够的重视(如图)。

总之,科学的宣传教育应充分拓宽获取科学资源的渠道,有效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并使之与学校科学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力争使学校、社会特别是科普机构、家庭三方构筑出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最大合力。对青少年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建立有效的提高科学素养的立体工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