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共政策概论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8、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 )

9、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 )

10、司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 × )

11、行政机关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 )

12、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 ) 13、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 √ ) 14、利益集团是“位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庞然大物之间的缓冲器”,是国家和社会的链接纽带。( √ )

15、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 )

16、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 √ )

17、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很大的风险。( √ ) 18、实质性的问题是以公共问题为核心,并能快速地解决使之排除在政策议程之外的问题。( × )

19、象征性的问题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存在争论的问题。( × ) 20、社会问题的“复杂动态性”强调,人们为适应自身直觉与环境变迁而选择适应性策略策略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反馈与无限循环的过程。( × ) 21、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 )

22、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 √ )

23、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 )

24、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 √ )

25、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 )

26、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 × )

27、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 √ )

28、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可具体表现为其对政治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的技能等。( √ ) 29、我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权型的政治文化。( √ ) 30、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 ) 3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 ) 32、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 √ ) 3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 √ )

3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 × ) 3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 × ) 36、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 √ )

37、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 )

38、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 )

39、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 ) 40、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存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 √ ) 41、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 × )

42、类别分析是一种用于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 × ) 4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 )

44、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 )

45、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 × )

46、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调适过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 × ) 47、学习理论强调政策规划者从政策环境中学习强化政策执行力的知识与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48、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 √ )

49、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 √ )

50、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 )

51、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 √ )

52、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 ) 53、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 )

54、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 × ) 55、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 × ) 56、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 √ )

57、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 √ )

58、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 )

59、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 × )

60、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 × )

6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 √ )

6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 × )

6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 √ ) 64、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 √ )

65、“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 √ )

66、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说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根源。( × )

67、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拉斯韦尔。( × )

68、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 √ )

69、政治精英模型认为,政治精英是政治系统的决定因素,他们决定政治系统的性质、政治过程和政治系统的变迁。( √ )

70、精英分析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达到均衡的结果。( × )

71、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 √ ) 72、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关于个体和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结构。( × )

73、福利经济学不关注单个人的效用,只关注一个社群中所有人的共同福利—社会福利。( × )

74、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资源配置状态:在不损害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境况的前提下,重新配置资源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好,或者说,要改善任何一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必定要损害其他社会成员的境况。( √ )

2017公共政策概论小抄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