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下载本文

《西方文化概论》笔记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

爱琴海世界在文化方面表现出普遍的相似性、同源性。

优良的海洋环境、贫瘠的土地资源使克里特居民更热衷于航海业、商业,吸收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成果。自公元前三千纪末开始,受西亚野蛮民族、北部印欧语诸游牧部落侵犯,开始文化交融。

米诺斯文明于约公元前2500年出现于克诺索斯地区,前17世纪~前15世纪达到鼎盛时期,确立了海上霸权,宫殿建筑、艺术创造空前繁盛(尤其是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宫),物产精美,于前15世纪左右迅速衰亡。

2.迈锡尼

迈锡尼文明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融合的结果,是爱琴文明的苟延残喘的孑遗,位于伯罗奔尼撒平原东北角,由阿开亚人(印欧语系民族)建立,于前16世纪成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文明中心。

文化成就较克里特大为逊色,以修建巨石城堡、狮子门著称,开始崇拜奥林波斯神族诸神,阿开亚人对爱琴海地区的征服活动构成希腊英雄传说的历史原型。

前12世纪末被多利亚人(来自北方的印欧语系民族)摧毁,爱琴海地区陷入长达三个世纪的“黑暗时代”(“英雄时代”),文明湮灭在蛮族愚昧的习俗和暴戾的野性之中,野蛮粗犷的多利亚人在爱琴文明的亡灵感召下逐渐步入文明时代。

3.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克里特神话优雅精巧、扑朔迷离。印欧语游牧者从亚欧大陆进入希腊半岛时只带来一些零散的神祇传说。阿开亚人很早就崇拜奥林波斯诸神,迈锡尼时期出现了粗犷勇武的英雄传说。多利亚人崇拜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的系统化改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黑暗时代”末期的游吟诗人。

希腊神话传说包含了埃及、巴比伦、赫梯等神话的神秘主义,爱琴海世界的古朴,北方印欧入侵者的粗犷勇武。奥林波斯神话的内容是战争与享乐,人神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从扑朔迷离、源流繁杂到彼此贯通、融为一体的演化过程是对迈锡尼时期和“黑暗时代”希腊民族大融合的观念形态反映。不同神族的战斗揭示了印欧游牧者对爱琴海世界血与火的征服活动。

4.赫西俄德的《神谱》

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构成了哲学和科学产生前人们唯一的世界观。从卡俄斯到宙斯,绝大多数神都象征某种自然现象;到了奥林波斯神族,神才脱离自然性而获得社会性。

古希腊神系蕴涵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神族通过连续的叛逆不断发展进化,使希腊神话表现出新陈代谢的社会进化思想。通过命运实现神系更迭和自然进化的思想是希腊神话最深刻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形而上的动力。

5.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 《荷马史诗》中的故事是对当时战争场面和航海冒险活动的神话化的渲染和对英雄业绩的夸张式缅怀。《奥德赛》中的异国情调和冒险经历是对古希腊人在爱琴海世界游历探险事迹的浪漫化写照。

系统叙事诗与城邦的殖民化相随,盛行于前7~前6世纪,内容是神话与英雄传说,如《塞浦路斯之歌》、《埃提奥皮斯》、《小伊利亚特》、《特洛伊失陷记》、《归来》等,把分散凌乱的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叙述主题是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和不幸遭遇,开始明显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构成了从民间传说向希腊悲剧过渡的重要环节。

(二)希腊城邦文化

1.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

前8世纪,腓尼基字母的传入使希腊走出“黑暗时代”,城邦社会开始崛起。第一阶段(前8世纪~前4世纪),城邦海外殖民发展,内部政治变革;第二阶段(前6世纪~前4世纪),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第三阶段(前4世纪以后),衰落阶段。 著名城邦: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爱琴海的米太林、萨莫斯,希腊半岛的雅典、底比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科林斯,大希腊的克罗顿、尼阿波利斯。梅加拉建立拜占庭,科林斯在西西里岛建立叙拉古,爱奥尼亚的殖民地遍布于从黑海东岸的费西斯到直布罗陀海峡西北端的加的斯的广大地区。

希腊城邦不追求政治上的统一,走上了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道路,希腊人陶醉于民族优越感中,习惯于小国寡民状态,诸城邦彼此独立、平等共处,殖民地和母邦的联系仅是文化上的。

公民是城邦的组建者和基本人民,承担保卫城邦安全、服从城邦法律的义务,享有治理城邦事务(议事、审判等)的权利。“主权在民”的政治状况加上城邦规模狭小,使希腊城邦出现了直接民主制度。多数城邦于前8世纪~前6世纪完成了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或僭主政治的转化。

2.斯巴达

位于美西尼亚平原,由多利亚人建立。政治体制、社会生活极端保守,始终维持强有力的寡头统治,文化粗鄙愚钝。

社会阶层:斯巴达人(Spartans)居统治地位,为公民、战士;柏里伊赛人(Perioikoi)(边民、邻人),斯巴达人同盟者,从事贸易、手工业;希洛人(Helots),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

吕库古的改革措施:建立元老院、公民大会;定期重新分配土地,废止一切奢侈无用的技艺;设立公共食堂。

斯巴达人珍视荣誉,绝对服从法律,向往简朴无华的生活,不知贪婪和匮乏,依靠严峻法律、艰苦锻炼来培养一种集体主义的勇敢精神。一切机构、行为规范按军事化要求设定。婚育按一种无情的优生学原则由城邦统一安排,保持枪婚习惯。

3.雅典

于前8世纪形成统一的城邦。开放文明,带有几分浮华奢靡。

雅典人爱美成性,追求高雅华美的生活格调,重视财富享乐,出于对自由、光荣的热爱而发展独立的个性。雅典城邦能产生辉煌的文化成就和众多思想家、艺术家,主要是由于普遍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而非徒有其表的民主制。

国王提塞斯将全体居民划分为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阶级。开明贵族德拉古制定首

部成文法典。梭伦废除债务奴隶制,设置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通过法定财产资格来划分公民等级。僭主庇西特拉图、民主派领袖克利斯梯尼进行了更深入的政治改革,基本确立了民主制度,摧毁了氏族秩序。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成为希腊最繁盛、最强大的城邦。 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Assembly),行政权属于“五百人会议”(Council of Five Hundred),十将军委员会是军事、行政、司法中枢,司法方面有陪审法庭。雅典民主制是一种具有浓厚贵族色彩的民主制。

4.宗教生活

各城邦有各自崇拜和共同信奉的神灵和英雄。希腊宗教尤其是奥林波斯宗教,保持明显的独立性、地方性。泛希腊宗教中心: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求神谕)、伯罗奔尼撒的奥林匹亚(崇拜宙斯)、厄琉西斯的祭典仪式(崇拜得墨忒耳)。 希腊战争前,把各城邦联系在一起的是各种泛希腊的竞技活动和宗教节庆,如奥林匹亚竞技会、毕提竞技会、伊斯米竞技会、泛雅典娜节、酒神节等。酒神节的狂欢与宗教仪式、宗教情感的宣泄结合在一起,既野蛮又美丽,既疯狂又神圣,充满了净化灵魂的神秘色彩,从中产生了古希腊悲喜剧。

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直观的自然崇拜,明朗的感觉主义。这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之中。希腊人是乐观主义者,以欢愉的心对待现实生活和死亡。

希腊多神教不同于基督教的特点:艺术化而非神学化,形象化而非概念化,人的感情特征的理想化而非人的理性本质的抽象化。奥林波斯宗教几乎不具有宗教气息,希腊人的神是人性的神,希腊人的宗教是人文主义的宗教。精神与肉体处于一种尚未分离的“青春”状态,灵肉和谐。

5.悲剧

悲剧取材于神话传说,主要内容是古代英雄故事,主题是人在客观世界面前面临的矛盾冲突和不幸命运。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悲剧是对剧变中的社会的伦理冲突的艺术写照,以惊心动魄的方式表现个人的自由意志与客观必然性之间的深刻矛盾,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主人公通过自由意志为神秘的命运开辟道路,是希腊悲剧最富魅力的特点。希腊人以泰然的乐观态度来对待悲剧,相信在悲剧之后有一个更美好的归宿,这种理解处于直观的阶段,未能识破命运的实质。命运的朦胧意象是真正具有宗教性质的东西。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悲剧的根源越来越多地归结为人性的弱点。

与近代悲剧的根本区别:没有善与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这两种力量以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

6.喜剧

喜剧与解构神圣、讥讽时弊紧密联系。雅典喜剧作家抨击民主制度下的各种政治腐败和道德堕落,呼吁回复古代的传统道德和淳朴生活方式。希腊喜剧的保守倾向和怀旧情绪的价值取向与粗俗猥亵的喜剧语言结合,演变成对现实世界一切价值的彻底颠覆,助长了怀疑主义、虚无主义。 基本特点:以轻松的方式揭露那些被假象遮蔽的真实本质,使命运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东西——自我意识在未知世界中的一个狰狞丑怪的映象。喜剧是“直接的个别性对于普遍秩序的嘲笑”。

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化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演变:从崇高典雅的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向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和现象主义的演变,从普遍性的“命运”向个体性的自我意识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