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金色的草地(节选)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第1自然段主要讲________。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中的“它”是指________;“睡觉”是指________;“起床”是指________。
(4)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 )
A.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B. 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我”喜欢蒲公英吗?为什么? 【答案】 (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比喻;蒲公英的花 ;手掌
(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 (4)B
(5)喜欢。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第1自然段主要讲“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2)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手掌。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
其中的一部分。“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中的“它”是指蒲公英;“睡觉”是指蒲公英的花合拢;“起床”是指蒲公英的花张开。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草地可爱、有趣是因为草地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我”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2)比喻 蒲公英的花 手掌(3)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合拢 蒲公英的花张开(4)B(5)喜欢。因为蒲公英非常有趣。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内阅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小小的声音”是________发出的。
(2)故事中“小猫刚刚离开,老母鸡又来请求老屋不要倒下,”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我猜到老屋应该会觉得________。
(3)我们从选文中可以体会到( )。
A. 老屋对老母鸡的关爱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B. 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答案】 (1)老母鸡 (2)不耐烦了 (3)A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老母鸡;(2)不耐烦了;(3)老屋勇于献身的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的精神或品质。
3.课内阅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
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找出来。 (2)找出文中表示声音的词语。
(3)“小溪________地流向河流,河流________地流向大海,大海________地汹涌澎湃。”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3)淙淙;潺潺;哗啦啦;顶针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每一句的最后一个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词相同,这是运用了顶针修辞方法。
故答案为:(1)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2)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 (3)①淙淙、②潺潺、③哗啦啦、④顶针。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顶针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课内阅读。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如果——________ 突然——________
(2)“他们关了门做功课。”这里的“他们”指的是谁? (3)作者觉得这些花朵在哪里上学?你的想法呢? 【答案】 (1)假如;忽然 (2)那些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