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下载本文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

为做好我校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科研支撑队伍建设,结合学校两级管理体制以及目前其他专业技术队伍现状,根据《苏州市职业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实施范围

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撑的专业技术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主要包括工程实验、图书档案、编辑出版、会计审计、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岗位。

二、岗位设置

(一)其他专业技术正高级三级岗位由学校集中设置报上级批准。

(二)各部门其他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中,五级、六级岗位占副高级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5%,学校按其他专业技术副高级岗位总数的5%设置五级岗位。

(三)其他专业技术中级岗位中,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

(四)其他专业技术初级岗位中,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三、岗位职责

(一)其他专业技术三、四级主要岗位职责

1.掌握国内外的本学科(领域)发展动态,对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取得标志性成果。

2.主持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本学科(领域)权威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著作。

3.对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4.指导副高和中级技术人员,完成岗位工作量。

(二)其他专业技术五、六、七级主要岗位职责

1.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参与专业规划并协助实施,取得建设性成果。

2.作为技术骨干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在本学科(领域)

核心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编写技术指导书。

3.指导和培养中级以下技术人员,完成岗位工作量。

(三)其他专业技术八、九、十级主要岗位职责

1.积极参与专业规划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成果。

2.积极开展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在本学科(领域)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参与编写技术指导书。

3.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完成岗位工作量。

(四)其他专业技术十一、十二级主要岗位职责

1.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处理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2.完成岗位工作量。

以上各级岗位具体的岗位职责由教师及专技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根据其专业技术性质特点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参照《苏州市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指导意见》,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

四、岗位任职条件

具有与本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资格和业务能力,能够履行规定的岗位职责,近三年考核合格。

(一)其他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任职条件

由上级教育人事部门审批。

(二)其他专业技术四级岗位任职条件

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工作任务饱满。

(三)其他专业技术五级及以下岗位任职条件

1.基本任职条件

(1)五级岗位: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2年,承担重要的工作任务。

(2)六级岗位: 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6年,承担较重要的工作任务。

(3)七级岗位:受聘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4)八级岗位:受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2年。

(5)九级岗位:受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6年。

(6)十级岗位:受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7)十一级岗位:受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

(8)十二级岗位:受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9)十三级岗位:受聘技术员级专业技术职务。

2.在制定具体任职条件时,应结合本部门主要工作职责,着重关注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支撑工作方面的长期贡献、与本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态度等,对于在本领域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者,任职年限要求可适当缩短。

(1)工程实验技术岗位

以实验教学为主要职责的岗位主要考察:实验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成果,创新实验开发,实验设备研发、维护和使用,实验室建设、管理与服务,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等。

以科研辅助为主要职责的岗位主要考察:实验技术开发,科研设备的研发、使用和维护,科研项目和成果,实验室建设、管理与服务,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等。

以公共技术支撑为主要职责的岗位主要考察:公共平台的建设、维护和运行,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技术管理与实施,工程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等。

(2)图书档案、编辑出版岗位主要考察:专业技能、研究成果、学术及社会影响、管理服务工作、本部门队伍建设等。

(3)会计审计岗位主要考察:财税政策水平、会计审计制度制定、研究成果、管理服务工作、本部门队伍建设等。

(4)医疗卫生岗位主要考察:医德、医疗水平、医疗效果、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情况、学术影响、管理服务、本部门队伍建设等。

学校制定其他专业技术五级及以下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由教师及专技岗位聘用工作委员会根据其专业技术性质特点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参照《苏州市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指导意见》评定,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批。

五、聘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