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5章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教案中图版 下载本文

《第二节 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2)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 二、教学重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三、教学难点

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别稠密? 读图:P12图B“亚洲人口分布图”了解亚洲人口的分布规律。

提问:(1)201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1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一、众多的人口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3)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使学生了解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五、教学过程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亚洲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 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