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下载本文

全国2008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 A ) 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B.《博弈与决策》 C.《隆中对》 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2.“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 B ) A.中国化B.科学决策 C.民族化D.大众化

3.政府存在的基础是( B )

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

4.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 A )

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 D.垄断组织的利益

5.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 B )

A.主席令B.总理令C.新闻报导D.中共中央文件

6.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 B ) 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 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 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7.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 A ) 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

8.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 C )

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

9.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 D )

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 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0.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 A )

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

11.政策法律化实际上是一种( A )

A.立法过程B.司法过程C.政府过程D.执法过程

12.在政策规划的多元化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公众B.立法机关C.政府D.司法机关

13.残缺式政策执行的典型表现是( A ) A.“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B.“挂羊头,卖狗肉” C.“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D.不折不扣落实

14.互适模型即“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C ) A.霍恩B.雷恩C.麦克拉夫林D.史密斯

15.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B )

A.公共政策制定B.公共政策执行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监控

16.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C ) A.20世纪30~40年代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60~70年代 D.20世纪70~80年代

17.政策评估与否注重的是( A )

A.功能的原则B.经济效益的原则C.结构的原则 D.社会效益的原则

18.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法的提出者是( B )

A.J·安德森B.L·D·迈尔斯C.M·雷恩 D.M·麦克拉夫林

19.在政策调整的诸多原因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D ) A.政策环境B.政策资源C.政策周期D.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0.一项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 D ) A.调整状态B.终结状态C.非均衡状态D.均衡状态

21.公共政策有效地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是( C )

A.公共政策的适应性B.公共政策的容纳性C.公共政策的持续稳定性 D.公共政策的周期性

22.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为( D )

A.规范性分析B.超理性分析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

23.脚本写作的基础为( D )

A.某一个假设B.政策方案C.政策制定 D.一系列假设

2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应当是一种( D ) A.平行而不相干的关系B.排斥关系C.隶属关系 D.合作关系

25.公共政策预测的根本理由在于( C )

A.实现政策合法化B.确定政策框架C.避免或减少政策失误 D.实现政策法律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 ABCE )

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 D.拉斯韦尔E.马克思·韦伯

27.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的有( ABC )

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C.中国社会科学院 D.民营企业E.政府部门

28.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BC )

A.司法审查B.推翻先前的判决C.司法命令 D.立法 E.立法否决

29.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 AB )

A.阶级属性B.社会属性C.道德属性D.文化属性E.伦理属性

30.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

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觉察 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 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 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贡献。

32.简述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3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