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新签订劳动合约时,工人便会要求相应地提高名义工资,最终使失业率恢复到自然率水平。因此,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货币扩张对就业没有影响。
(2)加速的通货膨胀
由于随着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提高,人们会向上修正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因此任何力图将失业率长期维持在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努力,都要求货币当局不断增加货币供给量,使实际通胀率不断地上升,以便始终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最终导致加速的通货膨胀。
(3)降低通货膨胀率付出的产量与就业代价
正统货币主义者深信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由过度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现象,因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放慢货币供应增长的速度才能降低通货膨胀率。但是降低货币扩张速度会减少总需求,最终提高失业率,减少产量。
货币当局所面临的政策困境是,它越是力图迅速地通过货币收缩来降低通货膨胀率,所付出的失业方面的代价也就越高。一些正统凯恩斯主义者认识到这一事实后,便主张采取一种渐进的调整方法,缓慢地把货币扩张速度降至所需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降低通货膨胀率所必须付出的减少产量与就业的代价。
4.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冲击(主要由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引起价格预期误差(理性地形成),进而导致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自然)水平。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和厂商拥有的信息不完全(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因此,经济主体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分别变动劳动和产出供给。
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与弗里德曼模型中劳动者单方面被愚弄相比,卢卡斯模型中,劳动者和厂商在信息的不完全方面没有任何的不对称: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有预期误差,对没有预期到的普遍的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分别提高产品和劳动的供给。结果总产量和
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一旦私人部门意识到相对价格与实际工资没有变化,劳动者和厂商就会相应减少劳动供给和产品供给,产出和就业就会回到其长期的均衡(自然)水平。
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最终趋于萧条。
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看来,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是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随机冲击”所造成的人们对价格预期的误差的结果。当然这些预期误差本质上也是随机的。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命题。如果货币供给是由当局按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会被当事人预见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样,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会被当事人预见到,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失效。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对真实产量有短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离,急剧经济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产量与就业来说是无效的。
5.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区分了经济周期的刺激与传播机制。刺激机制是最初的冲击,它使得一变量偏离其稳态值。传播机制包含那些使冲击效应随时间向后传递并使得对稳态的偏离持续化的因素。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刺激机制是技术冲击引起的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传播机制是劳动供给对真实工资率变动做出的较大的反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较大的技术变化率的随机变动引起要素生产率的随机波动,进而引起要素价格和要素供给的变动,最终引起总产量的变动,即引起经济周期。
假设一次有利的技术冲击提高了劳动的边际产量,导致真实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引起厂商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导致实际工资提高,使得劳动供给相应增加。因此,有利的技术冲击最终增加了就业,提高了产量。
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表明,真实工资较小的顺周期变动是与就业的较大的顺周期变动相联系的。就业扩大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真实工资水平下的劳动供给弹性。因此,劳动供给价格弹性必须足够大,才能使较小的真实工资变动产生较大的就业变动,引起经济波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用劳动的“跨时替代”和
真实利率效应来说明劳动供给价格弹性通常比较大的原因。
首先,如果技术冲击是短暂的,使得当期真实工资只是暂时地高于标准工资,那么劳动者将“晒草要趁太阳好”,以工作替代目前的闲暇,而在预期真实工资较低的未来减少工作。因此,工资率的微小变动能引起劳动供给较大的变动。
其次,真实工资增加引起的需求增加,会增加投资,进而导致真实利率上升。真实利率的上升促使家庭在目前供给更多的劳动。因为在真实利率上升的条件下,通过目前劳动赚取的收入的价值相对于未来赚取的收入的价值而言是上升的。这种真实利率增加劳动供给的效应可以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移动。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政策含义是稳定经济波动的政策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对社会还是有害的。因为经济波动是理性经济当事人对主要由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函数的冲击产生的帕累托有效率的反应的结果。所观察的经济波动不应当被视作对产量的理想趋势轨迹的降低福利的偏离,而是一种持续变动的充分就业均衡。因此,用货币因素来解释这种不稳定就不再是恰当的了。同时货币政策也不可能有任何真实效应,货币是超中性的。由于工人能够决定他们想工作多长的时间,因此观察到的失业总是自愿的。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无效(因为经济已经到了那里), 而且几乎肯定会降低福利。对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家而言,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对于稳定问题的重视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在动态世界里,不稳定是人们所期望的,正如它是不可避免的一样。
6.答:新凯恩斯主义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解释可以分为隐含合同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三种。
(1)隐含合同模型
隐含合同理论试图解释是什么样的“经济胶水”将工人和厂商长期结合在一起。隐含合同理论认为,厂商是风险中性的,而工人是风险规避的。由于工人希望在长期得到稳定的收入,厂商也试图保持职员对它的忠心,他们发现相互之间有必要达成一种默契:无论经济繁荣与否,厂商都给工人支付一种稳定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水平平均来看,低于由各种市场力量所左右的高度变化的工资率。在这些情形下,工资率不仅代表了对劳动服务的报酬,还是对各种冲击下收入变
动风险的一种保险。不变的真实工资使单个工人的收入和消费流变得平稳,而企业提供这种“保险”是因为它能更为便利地进入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从而在应对经济波动方面,比工人的处境优越。
这种理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它认为在经济状况恶化时,工人会同患难而非解雇一部分工人。这个理论也没有解释厂商为什么不对新工人支付低工资。在对真实工资刚性的这种解释的弱点和其他一些缺陷进行修补的尝试过程中,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出了关于工资刚性的效率工资模型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2)效率工资模型
任何合理解释非自愿失业的理论都必须说明,为什么失业工人无法将工资降至充分就业水平。效率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人的生产率与真实工资紧密相关(至少在某处有意义的区间内如此),因而降低工资率不符合厂商的利益。现代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3)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局内人指在职雇员,而局外人则是指那些失业工人。局内人拥有一定的决定工资和就业决策的权力。局内人的权力来源于职员变动成本,包括招募和辞退成本,如搜寻劳动市场的成本、广告和筛选成本、就工作条件谈判的成本、法定的解除就业支付和诉讼成本。其他重要成本与生产有关,来自培训新雇员的需要。除这些职员变动成本之外,还有一种新型的成本,即局内人对来自局外人阶层的新雇员的能力进行压制的激励。如果局内人感到其地位受到局外人的威胁,他们可能拒绝与新工人合作并培训他们,导致新工人工作生活极不愉快。通过提高工作的负效用,促使局外人的保留工资上升,最终使得企业较不愿意雇佣他们。另外,职员变动率较高的企业,既缺乏工作保障,又缺乏发展机会,工人们就缺乏甚至没有激励在其雇主心目中建立起声誉。低激励伤害了生产率,而这又成为高劳动力变动率的另一种成本。
由于企业用失业的局外人替换现雇职工的代价很大,局内人就有一种力量可以用来抽取一份由职员变动成本所产生经济租金,即要求高工资。
7.答:现代效率工资理论一般都与选择或激励问题有关。效率工资理论可分为、逆向选择模型、劳动力流失模型、偷懒模型和公平模型四种。
(1)逆向选择模型
劳动市场存在不对称信息。被雇佣工人对自身能力、忠诚和承诺的信息比雇主多,而且被雇佣工人试图把那些传递关于其自身素质的信息的各种标志(如教育程度,以前的工作记录和目前要求的工资等)提供给潜在的雇主。由于招聘和辞退的成本不可忽视,厂商不愿意在雇到工人之后才发现他们得辞退那些生产率低的人。在弄明白工人无法满足生产要求以前,厂商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培训新工人。避免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企业以高工资的形式向劳动市场发送一个信号。厂商提供的工资同时影响工作申请者的数量和质量。如果工人的能力与其要求的工资紧密相关,那么高工资将吸引生产率最高的工作申请者,而任何低于效率工资还愿工作的人将被看作一个潜在的“劣等品”。即使在现行工资下存在劳动力的过度供给,厂商也不愿降低工资,因为这很可能导致生产率最高的工人自愿辞职。结果就出现一个就业不足均衡。
(2)劳动力流失模型
企业可能提供高于市场出清工资水平的效率工资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减少劳动力流失的成本。职员流失对于厂商来说代价是很大的。如果厂商提供的工资高于现行工资,工人辞职的愿望将显著降低。由于辞职率是真实工资率的减函数,所以厂商就有激励支付效率工资以减少劳动力的流失。如果所有企业都提高工资率以防止工人辞职,那么,劳动市场必然存在非自愿失业。
(3)偷懒模型
在厂商与工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收集单个工人生产率的信息和连续监督工人对厂商来说成本很大。高于均衡工资的效率工资的支付可能提供一种防止工人偷懒的激励。
在市场出清工资下,工人能够迅速找到一个新工作,故解雇对工人来说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威胁。如果所有企业都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经济中就会存在失业,从而工人就会有不偷懒的激励,因为此时被解雇有一真实成本(失业),使得偷懒对每个工人都变得风险更大。
(4)公平模型
公平模型认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得到公平的待遇,否则,其士气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工人的努力程度是其士气的增函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