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 下载本文

基地、促进三峡库区职业教育,为国家、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服务。

(二)建设目标

1.深化“三真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坚持校企合作,融“教、学、做”合一,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德育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应用到学生素质培养中,结合企业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自律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约束。深化“三真四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实效性,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整体提升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拓展“订单”人才培养规模,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重庆模具设计制造企业合作,建设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形成良性互动、双赢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专业校企共建与人才校企共育。在此基础上完成本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及制订,为本专业升本做好准备。

2.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课程目标,以新技术、新工艺为课程视野,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考核依据,以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扩展到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与重庆模具设计制造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本专业4门工学结合课程;重点建设4本工学结合教材、4套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继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对接企业的要求,积极吸引市内外汽车模具制造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聘请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的知名专家为顾问;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确保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5%。继续建设一支综合实力强,整体素质高,专业方向明确,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专业特长、教学经验丰富、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4.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主持示范协作组模具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完成工具钳工培训包的开发;参与示范协作组教学资源开发,协助项目学校完成冲压模、压铸模、塑料模、顶岗实习、模具零件手工制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校内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专业核心与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并全部挂网。

三、建设内容

在现有专业示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教学优秀、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深化“三真四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高技能模具专业人才

6

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托区域内汽车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利条件,实施与重庆地区模具设计制造典型企业重庆元创、重庆大江至信、重庆长安模具等企业的深层次战略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专业对接汽摩零部件制造产业,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深化“三真四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职责、纪律等职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2.继续实施“订单式”培养

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按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动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相应的课程单元,按照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要求组织教学,使毕业生达到“零距离”上岗。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顶岗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

3.深化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7

设臵项目课程,确定项目学习内容,构建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实施计划。其中,通过模具英文阅读课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历。

(二)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实施专业课程建设,建立课程项目负责制,开发以项目化、职业化为特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课程。课程建设内容包括:课程项目任务、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素材、教案、课程评价标准等。与重庆元创、重庆大江至信、重庆长安模具、重庆持恒模具、重庆杰信模具等企业合作,以汽摩零部件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为教学案例,以岗位技能的要求来设臵课程,重点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

表1 工学结合课程建设进度表

课程名称 塑料模具设计与实践 主要措施 与重庆杰信模具有限公司、重庆持恒模具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机械制图 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院级精品课程 杨玉萍 2010~2011年 市级精品课程 夏江梅 2010年 预期目标 负责人 建设时间 8

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零件精度设计与检测 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成形性模拟分析CAE 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院级精品课程 刘峥 2010~2011年 院级精品课程 屈波 2010~2011年 2.教材建设

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系列教材。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开发职业能力标准,参与教材编写,不断将企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融入到教材中。促进以纸质教材为主,以电子、音像等多媒体教材为辅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建立教材评价体系,积极主动掌握教材使用情况和反馈信息,为教材的更新和建设提供依据。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

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及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等市内企业合作,以汽车零部件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为教学案例,重点建设4本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教材。

表2 教材建设进度表

教材名称 主要措施 主编 建设时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