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 下载本文

外化步骤一

首先要有外化的态度,全然地接纳和尊重来访者,相信“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相信来访者有能力面对问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外化不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态度。在咨询时,咨询师要放空自己,全然地接纳和尊重来访者,通过仔细的聆听,不放过任何来访者宝贵的经历;贴近来访者心灵的最深处,直到陪伴来访者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

奥汉隆:“我必须警告你,如果只把外化当成一种技巧,可能无法产生深刻的效果,如果你不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同于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困难是由社会和个人建构的,那么你就看不到这些转化,当艾普斯顿或怀特在治疗时,你可以看到他们绝对相信人不等同于他们的问题,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姿势、他们整个人都放射出可能性和盼望,他们彻底受到乐观主义的影响。

外化的态度:从灵魂深处相信,人不等同于问题 例子:外化怎么看一个厌学的孩子

如果我们用外化的态度去看一个孩子,我们就可以去看“厌学”怎么影响那个孩子,怎么影响孩子和家里人的关系,这个“厌学”是怎么来的?“厌学”在过去这段时间有没有什么变化?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当人们自己跟问题是分开的时候,人们会由无力感转到自己原来是可以有力量去面对问题的。只有当把人和问题分开的时候,我们才能从心底深处去珍惜他这个人,珍惜他的问题。去探索厌学对孩子的影响,厌学是怎么找到这个孩子的。就是这样把人和问题或特质彻彻底底分开的一种态度。孩子是孩子,厌学是厌学,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种价值中立。才能从心灵深处保持对人的尊重、贴近、温暖、陪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不是说你读了很多书就可以做到,而需要我们不断地修炼,及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不断整合。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用这样的态度去看人,去看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就是先让自己用叙事的态度去生活。(作业1)听了上面咨询师和督导的对话,你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挑战是可以用外化的态度来看的?把它写下来,并说说用外化的态度怎么看你的问题和挑战?

外化步骤二

找到可以外化的点,要外化的可以是来访者谈到的负向的问题,如焦虑、恐惧、烦恼、对自己不满、抑郁、自卑;也可以是来访者谈到自己的一些正向的或宝贵的特质,如勇气、梦想、坚持、毅力等。通过这样的外化,人们会丰厚他们对问题、特质等的看法,让人们能够带着珍惜问题的方式去靠近、贴近问题。

外化的过程特别要注意语言的使用,重点在于是否使用了当事人的语言去贴近来访者。[案例]:我最近特别烦恼,做什么都静不下心来。这个“烦”是什么时候来到的?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点评:“特别烦”是来访者对自己的一个负性描述,把“烦”这个问题和人分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来访者说:我想还是自己内心深处还是自

11

卑吧。“自卑”是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的?你可以怎么称呼自卑呢?那就叫他自卑兄弟吧!现在我邀请你和“自卑兄弟”做一个对话怎样?[点评]:当让来访者想象怎么称呼“自卑”时,来访者会觉得自己和自卑是分开的,它并不是那么可怕,让来访者带着珍惜“自卑”的思维来和自卑进行“对话”,使人不必仅仅通过个人独白来面对问题的困绕。

[案例]:我从小的时候就很懂事,总觉得自己肩上有一种责任。要为爸妈分忧,要照顾弟弟妹妹。可成年后发现,责任压的我已经喘不过气来??。老师好奇的是,这个“责任”是怎么影响你的,让你觉得自己已经喘不过气来?[点评]:“责任”是来访者谈到的具有正向意义的特质,也可以外化,通过外化,让来访者去贴近这个特质,珍惜这个特质。在那么多的压力下,你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去求学,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你作出这样的选择?我想是自己心中有一个梦想吧。这个梦想是什么?这个梦想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点评:梦想是来访者谈到的具有正向意义的词语,也可以外化,当来访者站在外面去看这个梦想的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想法出现。

外化的负向问题可以分以下类型:

1、感觉;例如:来访者说我很不满(或害怕、自我憎恨)。这个不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它比较容易影响你?

2、人与人关系;我与丈夫正在冷战(相互怨恨、有误解)。冷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入侵你们婚姻,破坏你们幸福的?这样的问话会让来访者觉得夫妻双方没有哪一方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让夫妻一起联手以客观的态度去看看冷战是如何影响他们,甚至是他们可以对冷战采取什么反攻而不是坐以待毙。如此也增加他们合作的可能。

3、习俗与文化;例如“重男轻女”,“功课好才是好学生”等。这个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如何影响你和家人的关系的?透过这样的问题,来访者会从怨恨“重男轻女”的单一角度了解到“重男轻女”的社会多元角度。人一旦脱离了原来看事情的角度,问题的可说性也就变大了。

4、问题的隐喻;例如:来访者说,别人都说我是“乡巴佬”。乡巴佬的形容对你来说代表了什么?

5、身体的一部分。我一直受到生病的左腿的困绕。生病的左腿会在什么时候不配合你?可不可以和他说说话?

可以外化的正向问题可以分类:

1、正向的品质:勇气、毅力、坚持、宽容、懂事、一个人应该给别人带来快乐等;例如:这样看来,自己还蛮勇敢的。[问]:这个勇敢是什么?当你看到自己是个勇敢的人的时候,会带给你怎么样的影响?

2、正向的情感,对孩子的爱,对丈夫的爱,对家庭的责任等。[例]:我自己是老

12

大,对家庭应该负有责任。[问]:对家庭的责任是怎样影响你作为老大的感觉的?例如:女儿给我做红烧排骨,在母亲节的时候,送花给我。[问]:女儿的红烧排骨,母亲节女儿的鲜花是怎样影响你做一个妈妈的感觉的?

3、关系的正向变化;自己14岁的时候,就可以种十几亩的田。[问]:14岁就可以种十几亩田,这让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不要急于马上外化,这样做会使你找不到真正到底是什么压抑了当事人。虽然可以外化的点很多,但只有当被外化的点和来访者的内心感受很好地契合时,来访者才有能力把自己应对问题的策略、技巧和想法,那些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已有部分,以及来访者目前的困境建立更多的联系。有时候,确定什么需要外化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在找到需要外化的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还会用到一种技术“解构式的倾听”,这部分内容将在解构中详细讲解。

例如:我有一些焦虑障碍。这并不是一个贴近来访者自身的描述,因此,这样并不是一个最恰当的描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需要进一步地用问话来挖掘与来访者最贴近的表述。你刚才说你有些焦虑障碍?那么关于焦虑障碍你能不能在多说一些?我总觉得我丈夫会背叛我,其实他对我很好的,但是我管不住自己的脑子,所以总是很焦虑。一想到这件事情,我就紧张,担心。[点评]:在这样的对话后,来访者可能会找到紧贴着自己的描述比如“紧张”、“颤抖”或“摇摆”,不管是什么,重要的是这和来访者对自己的顾虑的感受很贴近。例如2:我就是觉得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很失败,我的事业和其他方面虽然做的很成功,我还是觉得非常遗憾。[点评]:“失败”并不是一个最恰当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需要进一步地用问话来挖掘与来访者最贴近的表述。你刚刚说一直觉得很失败,不管你在工作各方面做的怎么样,在孩子这一块,都还让你有这样的感觉。那可不可以多说说,作为一个母亲,是什么让你感到很失败?就是学业上差,这孩子从小到大我感觉她就是不爱学习。其他没有什么,在品质、性格上心理上都很健康,就是不爱学习。点评:在这样的对话后,来访者可能会找到贴着自己的描述,比如孩子的不爱学习是困绕她的最大问题。

外化步骤三

找到了可外化点以后,就可以运用外化式问话来外化这些问题,外化式问话应该是灵活和富有创造性的,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具体方法:

1、邀请来访者检视问题对他们生活与关系的影响,帮助他们觉察并描述自己与问题的关系。例如:将来访者他们的句子形式进行改变,从形容词改成名词形式。来:我有些抑郁。咨:抑郁这个问题影响你有多久了?或者抑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抑郁对你真正的影响是什么?当这些影响最强或最弱时,是什么在支持着抑郁,又是什么在这

13

样的情况下扮演了补救的角色?

2、对情节问题的命名。命名能使问题的外化更有效果,可以突出问题本身,而不至于把人病态化。如果来访者说自己经常会感到害羞,甚至不能与别人正常沟通。咨询师可以这样进行外化:“讨厌的害羞”出现时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哪些影响是令你满意的,哪些影响是你不满意的?

3、将问题拟人化,在叙事的思维中,问题是有生命、有动机、有需求、有伙伴的,可以通过问话的方式来对问题作拟人化的描述,以使来访者的问题外化。例如:当来访者是一个想从麻烦中解脱出来的小孩时,就可以这样问。麻烦先生是怎么捉弄你的?麻烦先生最喜欢在什么情况先来拜访你?例如邀请来访者与自己问题做一个对话,就可以这样问:问题今年多大年纪了?怎么想到要进入到此人的生活?想从此人的生活里获取什么?什么时候问题最有力,什么时候问题较无力?问题受什么滋养来长大?问题受什么影响较会消弱?谁是问题的好朋友?谁是问题的敌人呢?想要和问题保持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用:不来烦我,偶尔来就好了,驯服它,多体谅我,被我逮着了,和问题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些拟人化的词语来提示来访者他和问题之间想要保持的关系。

作业二(问题)学了这么多的外化技巧,对于作为咨询是的你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外化的注意事项:

1、不要急于外化或马上外化,没有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推敲到底是什么压抑了当事人。

2、非正义事件、家庭暴力、虐待,不能直接外化。对非正义事件的处理:虽然叙事理论说可以接受一切与主流文化不符的现象,但这里并不包括对非正义事件,非正义行为,包括家庭暴力,虐待等。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来访者是施暴者。我们不能把家庭暴力行为作为外化的对象,而是要透明地探索施暴者背后的渴望、需求、信念等,如他们希望与家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样的方式如何让他靠近那样的感觉等。如果家暴背后的信念是“控制别人”,就要去外化这个信念,探究什么时候这些信念比较薄弱,什么时候这样的信念比较强大?“想要控制别人”是怎样影响他的生活的。就是要去贴近来访者施暴背后的想法和渴望,而不是外化施暴行为。遇到可能会危及别人安全的情况,还要进行危机干预。处理方法:一是对于施暴者的来访者,不能外化家庭暴力这个行为,二是要外化来访者施暴背后的想法、渴望和信念。遇到可能会危及别人安全的情况还要进行危机干预。第二种情况是来访者是受害者。我们不能把暴力或虐待行为外化,而是探索来访者遇到家庭暴力的经验是什么?比如:无助、伤心、绝望、瘫痪;然后去外化这些感受,如:瘫痪是什么感觉,什么时候开始的?在瘫痪中是怎么走过来的?瘫痪是怎么影响你的?你希望和瘫痪保持怎样的关系等。处理方法:一是不能

14

直接对受害者外化暴力或虐待行为。二是探索来访者遇到家庭暴力的经验是什么,然后去外化这些感受。

下面看看常见的外化句式,这些都是熙娟老师的经验总结,要好好领悟。例如:

⑴、那个“问题”长的什么样子?

⑵、“悲伤”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击你的?你是怎么反抗的? ⑶、那个“忧郁”几岁?它靠什么长大的?

⑷、当“愤怒”来到你身上时,它想要怎么控制你?当你被它控制的时候,你

做了一些什么事?

⑸、我想要你给“紧张”起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 ⑹、你是怎么打败“自卑”这个家伙的?

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把“困绕”换成来访者所谈的问题:什么在困绕你,他让你困绕的地方在哪里?你平日都如何在思考这个困绕?这个困绕在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困绕都传了什么信息给你?这个困绕在你的生活里都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个困绕常告诉周围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3、如果不在后结构主义的概念框架下使用外化,外化的价值就非常有限。 4、外化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多的是咨询师的一种态度,是要去贴近来访者问题和宝贵特质,珍惜来访者问题和宝贵特质的态度。

对外化的小结:被外化的部分可以随时间变化和转换,不存在唯一恰当和正确的外化。注意,外化是一种技巧,更是贯穿叙事问话的一种精神。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发现在解构、重写里面也有外化的影子。外化只是叙事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解构问题,并重写替代性生命故事。

第三章叙事疗法——解构 按熙娟老师介绍:

今天要跟大家讲叙事的三个技巧,外化解构和重写。首先我们…… 第一节:主线故事和支线故事:

在学习解构技巧之前,对叙事的地图要有一个了解。在叙事里提到,人们有无限的故事,当人们来找我们谈话的时候,他们会带着问题来找我们,那样的问题故事我们叫主线故事。主线故事通常会让人们觉得很苦,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会觉得自己是很糟糕的。当我们去了解、去靠近这样的主线故事、问题故事之后,我们要开始来看看他的支线故事。支线故事是什么呢?支线故事是和主线故事不一样的故事,它是对当事人比较有意义的故事,可能是他的难得,可能是他不容易被看到的地方,也可能在主流文化里面是没有被看到的,也许是一个特殊意义事件。所以当支线故事被我们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