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怀疑与学问》(语文部编九上) 下载本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辟,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至今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需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倡学者应该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和迷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对于本文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 情感态度:

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候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了,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目的引用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二、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 )滞( )儒( )塾( ) 启迪 墨守 虚妄 辨伪去妄

四、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六、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部分第一层(3.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七、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八、作业: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生词。给本文列提纲 第二课时 一. 、 复习引入新课。

教学设计>文章的结构层次。 二、新授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破折号后注明作者,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2.这两句名言的作用是什么?(提出中心论点,并证明中心论点)

3.这两节作为教学设计>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把他们从文中删去?

用了引用名的写法。这两节在全文中起了提出中心论点,并充当论据的作用,还使教学设计>文章开头显得活泼有新意,所以不能删去。 (二)分析学习文章的第3.4节。

1.朗读课文,找出3.4节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国难危急时刻有各种传说的例子,“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一个事例论证的传说不,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2.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传说?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3.什么是怀疑精神?

经过一番事前的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 4.“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怀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