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曾湘泉 下载本文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劳动:

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

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 劳动力市场:

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 人口经济学: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

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

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 派生需求:

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 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

9. 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劳动量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

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14.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

代替了劳动。

15. 规模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

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16. 互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

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17. 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

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18.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a)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

率的比值。

b) 公式: ed =- (△L/L)/(△W/W)=-(△L/△W)/(W/L)

1. 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

W的变动量。

19. 失业的统计概念: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前4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

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

20. 就业的统计概念:正在受雇佣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包括正在工作者和有职业但是并未工

作的人。

21. 劳动力参与率:

a)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

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

比进行的。劳动力是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劳动年龄人口是一定年龄之上的人口,该年龄线是为衡量经济特性而规定的。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b) 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c)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进一步整理: 劳动力参与率

1> 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

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2> 公式: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3> 类别: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力参与率 4> 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22. 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的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

行为。

23. 收入效应:一个社会发达了,工资增加时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行

为。

24. 家庭生产:

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和各种购买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用。家庭生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25. 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从家庭联合做出劳动供给决策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劳动供给的决

策单位,它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构成的。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者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所获得的市场商品、非市场或家庭商品(例如家里做的饭菜、清洁的住房、抚养孩子等)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家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家庭的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三个方面的约束。 26. 交叉替代效应:

我们假定一个家庭只由丈夫和妻子构成。最初丈夫在市场上全日制地工作,而妻子在家里做家务。并假定由于经济增长妻子可能在市场上工作的工资率上升。当市场工资上升到超过妻子的保留工资时,她可能离开家庭寻找就业机会。

妻子工资的提高对其工作时数的净影响是不确定的,它依赖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强弱。

在家庭联合劳动供给模型中,妻子工资的提高对丈夫的劳动供给产生负的收入效应。这一结论反过来对于妻子也成立。

妻子工资的增加也导致对其丈夫劳动供给的交叉替代效应。交叉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家庭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成员I的工资率变化所引起的家庭成员j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交叉替代弹性=△Wj/△Wi

交叉替代效应的符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保持收入不变,妻子工资的上升,导致其通过替代效应而工作更多时间。如果妻子和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是替代的,即当妻子工作时丈夫工作更少,例如丈夫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做饭和打扫卫生,这将会导致负的替代效应。然而,也有可能的是妻子的市场工作时间与丈夫的市场工作时间是互补的,例如当妻子在市场工作更多时间丈夫也是如此的情况。在互补的情况下,交叉替代效应为正。

27. 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类别:

(1) 各级正规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本构成

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 在职培训活动: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

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3) 健康水平的提高: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力资本

投资的主要形式,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变现为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4)对孩子的培养。

(4) 寻找工作的活动。

(5) 劳动力迁移: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

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必要条件。

简答及论述

1. 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

(一)劳动经济学家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表述。

一种定义是强调劳动经济学涉及人的行为的特征。如1931年,朱通九在所著的《劳动经济》一书中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者的经济行为的科学。伊兰伯格和史密斯教授在2000年最新版的《现代劳动经济学》中指出:“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还有一种定义则强调,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实现这些作用的条件。劳动经济学分析和设法探讨个人作为劳动力的经济活动。正如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着职能的性质和作用一样,劳动经济学是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的劳动力的性质,以及其作用的环境。

另外还存在着特别强调劳动力的市场特征或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相关的一些定义。如1997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经济学辞典》,将劳动经济学表达为:劳动经济学是关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经济学问。它涉及到影响劳动力参与率、工资谈判、培训、工作小时和劳动条件,以及有关雇用、劳动力流动、移民和退休年龄等的实践活动的各种因素。大卫·桑普斯福特在其主编的《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中指出,“劳动

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这就是劳动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近年来对劳动经济学大都借用国外的定义。不过也有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他们将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一产出机理”,“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投入决策”的学问。

总体而言,尽管上述各种定义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但基本方面都离不开劳动力的供求,离不开劳动力的市场,离不开劳动者的行为,以及离不开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成本、收益和价格,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大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学者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

(二)简洁表述:劳动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 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学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

(1) 实证经济学

1、采用方法:根据数学模型(函数或坐标上的几何图形)、表格或历史事实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将“是什么”。

2、采用方法的原因:

源于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定:⑴资源的稀缺性;⑵人是理性的。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任何抉择都要付出成本,又因为人是理性的,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他们会收集资料,制作图表,建立函数,或根据历史事实,来说明人们的行为 “是什么”。

3、缺陷:只是告诉我们实际的状态,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种状态的“对”与“错”。 (2)规范经济学

1. 采用方法: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分析人们的行为“应该是什么”。 2. 采用方法的原因: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是促进自愿的、互惠的交易。 3.缺陷: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采用的价值标准往往不一致。

3. 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生产函数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即:Q = f(L,K),它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技术系数的概念反映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之间的配合比例关系,它可以划分为固定技术系数和可变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彼此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

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1>、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它

可以划分为短期、长期与超长期。